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东南网漳州9月8日讯(本网记者 林永清)到2025年,漳州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超过9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这是记者从日前出台的《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上获悉的。

《意见》将大力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围绕“一山一水一粒药”主题,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精细营销,持续拓展“花样漳州”区域商标的运用,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大众旅游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提升游客旅游全过程的体验度和满意度,打造兼具魅力与活力、宜居宜业宜游的“花样漳州”。

据悉,到2023年,漳州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超过7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800亿元;到2025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超过9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旅游幸福感和获得感。

推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

《意见》提出优化旅游发展格局,将漳州中心城区从滨江旅游城市向滨海旅游城市发展转变,发挥中心城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功能,构建“一心三带五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推动集历史博览、都市旅游、集散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闽南文化生态旅游中心建设,联动发展东部滨海休闲、中部花果茶、西部乡村世遗三个旅游发展带,打造火山度假、海岛休闲、土楼文化、山地人文、环城旅游“五大”核心区。

增强旅游发展动能。力争将福建土楼旅游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文旅融合示范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支持东山岛、梅岭半岛沿海岸线建设滨海风景道,打造休闲游憩相宜的美丽海湾,实现东山岛红色生态旅游岛转型升级;加强朱子文化、徐霞客文化、祖地文化等资源整理,充分挖掘漳州古城文化内涵,推进八闽不夜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打响闽南传统文化元素旅游品牌;支持“中国女排娘家基地”打造成全市文体旅融合发展综合示范区。

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整合云霄、诏安、常山等地乌山(天池)旅游资源,丰富漳州古城历史街区、龙文闽南老家等旅游体验业态;推进东山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华安、长泰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区),推动东山岛、马洋溪、南靖土楼创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支持华安土楼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A级旅游景区品质,力争到2025年全市实现“县县有4A”。

发展旅游新业态。把发展民宿作为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体系化发展民宿产业。到2025年,培育建设1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8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3个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10个省级金牌旅游村和5个省级“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

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对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和新型业态进行重点扶持,对重大招商引资落地项目、企业上市、“个转企”“小进规”等按规定给予奖励。

丰富旅游产品有效供给

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以市场化方式与各地旅游企业合作,围绕“山之弦、楼之魂、海之韵、茶之味”,做深、做精、做红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深化闽西南协同区文旅协作,推动旅游企业、产品、市场及线路全面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深化对台港澳及对外交流合作。深化民间基层交流,持续推动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等对台文化交流,推进祖地精品文化走进台湾巡展巡演。继续在台湾设立闽西南“旅游形象店”“漳州文化旅游金门驿站”,深化“花样漳州”宣传推介活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

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催生新业态、创造新价值;发展康养旅游,到2025年,培育建设1个省级森林养生城市、3个省级森林康养小镇、5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0个星级森林人家;发展红色旅游,依托谷文昌红色文化旅游区、乌山旅游区、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科岭红色旅游景区、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旧址、龙海龙江颂文化园、云霄向东渠精神教育实践基地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增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体验性,加大红色旅游市场开拓力度;发展体育旅游,支持各旅游景区植入体育元素,建设体育设施,丰富体育活动项目,发展体育旅游新业态和制造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研学旅游,推出农耕民俗、红色教育、闽茶文化、温泉休闲、非遗体验等主题研学线路,增设一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发展工业旅游,到2025年,培育3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6个省级工业旅游试点企业。

鼓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全域旅游示范区率先推出旅游演艺剧目,探索建设音乐主题小镇、特色街区,打造10个以上街头文化艺术项目。支持重点旅游演艺项目,发挥市属文艺院团优势和作用,支持艺术进景区、街区及街头音乐艺术表演创新。积极推动漳州古城偶戏双年展、闽南文化艺术节等公益展演活动,培育具有典范性的非遗活化、传承及展示机制。发展地标文旅,到2025年,建设20个漳州地标驿站(展馆)。

激发旅游消费潜力

延伸旅游消费链条。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减少旅游业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打造“漳州味”,支持做精做细漳州“五泡茶”,到2023年,争取实现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大众茶馆”全覆盖;推出“漳州礼”,到2025年,培育1个省级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培育10家省级旅游商品龙头企业,推动传统老字号、非遗工艺、地理标志产品、农土特产、工艺美术创新开发,优化“花样漳州”伴手礼系列产品,搭建“花样漳州”线上商城,通过线上产品售卖和线下体验销售的模式,推动“花样漳州”伴手礼向电商领域拓展延伸。

引导新型旅游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策划精品夜游,举办夜间主题文旅活动,集聚观光游憩、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时尚购物、网红经济、旅游演艺、康体休闲等多元夜间文旅消费业态,打造城市特色夜游品牌,创建省级及以上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鼓励各地结合传统农贸圩市,融入文创市集,打造特色美食街(城),与夜间主题文旅活动深度融合,提升夜间经济活力。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职工疗休养、主题实践以及研学教育活动。

推进数字赋能旅游发展

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对接全省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市级平台,有效整合文旅、公安、交通运输、气象等部门相关数据信息,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平台上及时发布旅游景区实时游客量、道路出行、气象预警等信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旅游服务,引导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推广旅游厕所“一厕一码”扫码点评管理工作,建设一批示范性智慧旅游厕所。

加强智慧景区建设。落实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引导旅游景区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普及景区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指导旅游景区运用数字技术充分展示特色文化内涵,积极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等;拓展“智慧+”“全媒体+”“网红+”等项目,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直播带货同步。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数字化建设,培育智慧旅游示范村镇。

推行旅游数字营销。统筹线上线下,以“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花样漳州”品牌为统揽,整合政府、文旅企业和社会媒体资源,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联动推广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全新品牌推广格局。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