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近日,漳州市政府印发《漳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根据《方案》,漳州将积极推进“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地落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保障生态安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基本出发点,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着力点,建立覆盖全市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

全市划定三类共计247个环境管控单元

《方案》明确,全市划定环境管控单元247个,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实施分区管控。环境管控单元随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全国国土调查等成果调整予以动态更新。

优先保护单元116个(陆域72个、海域44个),主要为生态环境重要敏感区域,涉及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要保护地。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功能为导向,依法禁止或限制开发建设活动。

重点管控单元111个(陆域68个、海域43个),主要为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包括城镇、工业园区、重点矿区、海洋功能区划中的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港口航运区、围填海区等开发强度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区域,以及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以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进产业结构、布局、规模和效率优化,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一般管控单元20个(陆域9个、海域11个),以预留今后发展空间和潜力为主。适度开展社会经济活动,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评价更新每5年开展1次

《方案》强调,各县(区)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在相关规划编制、产业政策制定中,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作为重要依据。强化成果落地应用,各级各部门在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时,应符合“三线一单”的管控要求;加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做好与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政策之间的统筹衔接;提升环境管理效能,将“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到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执法监督等过程中,构建全过程环境管理机制;实施动态更新调整,原则上每5年开展1次评估及更新工作,也可根据需要适时组织动态调整。

2025年及2035年生态环境主要目标明确

《方案》提出了2025年、2035年生态环境主要目标。

到2025年,漳州市将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

——生态保护红线。全市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为2905.47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国土面积的22.52%;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086.65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总选划面积的41.79%。

——环境质量底线。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93.9%以上。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市年平均PM2.5浓度不高于26μg/m^3。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3%。

——资源利用上线。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全市用水总量、土地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达到省下达的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

到2035年,全市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97.9%以上。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市年平均PM2.5 浓度不高于22μg/m^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5%。全市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绿色低碳循环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实现,生态绿色、魅力宜居的美丽新漳州基本建成。(闽南日报记者 陈晓云 通讯员 张达敏)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