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占道杂物没了、私拉的“飞线”收起来了、“店外店”不见踪影,漳州的城市“颜值”正在悄悄提升。记者获悉,自我市出台首部地方性法规《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以来,法规的实施便与创城工作实现有机结合,通过部门整治、商户自治、群众共治,目前我市已累计清除门前搭建5.32万起、遮阳雨篷3.51万处,整治占道经营48.55万起、车辆违停38.34万起、“空中三线”8184处,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事实上,在法规正式实施时,我市便快速成立‘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制度,印发《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参考》、明确了处罚标准,让问题可以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全面梳理436公里283条主次干道后,我市建立起责任人电子化信息数据库,集中主要执法力量对重点路段开展门前私搭遮阳雨篷、占道经营、车辆违停、“飞线充电”、油烟噪音等专项整治,并将其纳入数字城管监管,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市已累计整治圈占车位2.97万处、油烟噪音2.67万起,清除城区“牛皮癣”96.88万处、整治广告店招3.67万块,并对沿街3432个箱体进行美化提升,使城市环境得到切实有效的改观,真正让市民满意。

执法中我市注重“刚柔并济”,通过推行“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推广“一劝导、二警告、三处罚”的“首违不罚”模式,实施宣传教育和集中整治双线并行,让“门前

三包”真正入脑入心、实现长效管理。特别是推动全市2万多个“门前三包”责任户签订责任书,在显眼位置悬挂责任牌,明确责任户应该履行的责任、接受市民监督,实现全民自觉参与、共治共享。

为最大程度便民利民、解决店门前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现象,我市还根据各流动摊点的经营种类、性质和区域,在全市规划设置了48个便民临时疏导点、夜市,并设置隔离栏176公里、增设机动车停车位8351个、优化和增划非机动车停车线30多万米,从源头上截断“门前三包”问题可能产生的途径。

下阶段,我市还将通过执法带动、各方联动、曝光驱动、问责推动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提升“门前三包”整治成效,以“绣花”功夫提升全域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全民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曾灿辉)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知名电竞企业遭“跨省执法” 超4亿资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