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漳州市围绕“江河安澜、生态优美、兴产富民、机制创新、亲水宜居”总体目标,在幸福河湖建设中争优争先争效。

2022年,漳州全市97个主要流域国控、省考断面、小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均优于考核标准,国控断面改善情况两次进入全国前30;九龙江西溪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九十九湾成为全国首批七条幸福河湖试点之一;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守江河安澜,筑牢水安全底线

漳州市牢固树立水利大安全观,谨守“三条底线”——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牢记防汛抗旱“天职”,落实落细“四预”措施,修订应急规程预案,实施24小时无间断水雨情监测预警预报,全面开展水利应急演练;守住生产安全底线,深入开展安全度汛大督查和水利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工作连续12年获评市级优秀,在省“安康杯”竞赛中获先进单位;守住维稳安全底线,创新开展三峡移民“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联合政法部门及有关单位梳理10类22项诉求,召集属事部门逐一提出对策,落实精准化解。

为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系统治理”,漳州市坚持“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以河湖面貌的整体改善促进生态质量持续提升,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2022年全市用水总量18.35亿m³、万元GDP用水量32m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m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73,优于省对市考核标准;全面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围绕打好碧水保卫战总要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综合推进农业、养殖、工业、生活“四大污染”源头整治。

此外,漳州市统筹推进水环境保护修复,牵头8个九龙江流域“山水项目”,完成率76.86%;实施20条安全生态水系、11条中小河流治理,完成进度超序时。全面完成水电站整治任务,实现生态下泄流量不合格“清零”。首创水土保持“两单一会”机制,率先开展人为水土流失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推进“工程治水”,夯实水资源支撑

漳州市通过推进“工程治水”,着力提升全域水资源调配利用能力。

一是系统筹划强化顶层设计。紧盯漳州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并存现状,谋划推进现代化水网建设,完成全市江河湖库连通规划方案编制。

二是全力推进大水网骨干建设。漳州市东南部沿海地区九龙江调水工程(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先行工程)完成投资10.8亿元,试验段提前全线贯通,正在全力保障百亿级产业项目应急供水。

三是强力推进重要水库工程建设。平和官峰水库完成主体工程招标、拟开展BIM技术试点,先行工程完成投资1.55亿元;漳浦朝阳水库克服用地用林影响,完成投资7.02亿元;西溪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节假日不停工,实行“白加黑”建设,完成投资1.6亿元。

四是持续完善城乡供水“毛细血管”建设。2023年度8亿元投资任务已完成10.49亿元、完成率131%,自2020年全面铺开以来已实现受益人口59.49万人。

抓机制创新,凝聚水监管合力

通过对外、对内“双向发力”,漳州市广泛集成涉水监管合力。

对外以河湖长制为依托,漳州市建立市、县、乡“党政主官双河长+县乡河道专管员+社会河道义务监督员”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河长办,设立公、检、法驻办工作室,配套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建立信息共享、督察考核、责任追究等八项制度,并与厦门泉州龙岩建立协作机制,推进跨区域流域河湖管护“决策共融、治理协同、监督联合”。

对内以水利监管办为抓手,漳州市在福建省首创打造“一二三四五”水利监管模式,实现实体监督“一张网”、专员监督“常态化”、监督流程“标准化”、成果运用“促提升”,得到水利部、福建省水利厅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此外,漳州市紧密结合“五湖四海”建设,出台主城区生态水系连通规划,盘活一系列穿城水系,并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以“外江助力内河”为发力点,着力提升主城区防洪能力和“引、提”工程体系。

“我们将以九十九湾幸福河湖建设为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建设样板。”漳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漳州市将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在幸福河湖建设中的牵总作用,持续强化项目实施在幸福河湖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再接再厉打造幸福河湖新标杆。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