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核心提示

近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正式授予漳州“中国鲍鱼种苗之都”称号,这是漳州市创建的第一个水产种业“国字号”品牌。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民族种业的种源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为实现鲍鱼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半个多世纪以来,漳州通过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方面的持续攻关,已经研发并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掌握了较为成熟的鲍苗繁育技术,为我国鲍鱼品种改良、结构优化和养殖效益提升贡献了漳州力量。2022年,漳州市鲍鱼育苗量达82.28亿粒,占全国鲍鱼种苗总产量50%以上,产值19.88亿元,是全国最大的鲍鱼种苗生产基地,产业规模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首位。

优良品种迭出

鲍鱼素有“海产八珍之冠”的美誉,其壳是著名的中药材——石决明。50多年前,鲍鱼主要靠自然采捕。由于野生鲍鱼生长慢、数量少,无法满足人们生活和药用需要,鲍鱼人工养殖应运而生。

据记载,1959年开始,东山水产实验所就进行杂色鲍人工养殖试验,取得一定成效;1970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和东山县鲍鱼珍珠贝育苗实验站共同组成“福建鲍鱼实验组”,在东山县开展“杂色鲍全人工育苗试验”,翌年取得初步成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育出杂色鲍苗;1973年,实验组从辽宁引进皱纹盘鲍到东山试养,进行人工育苗,成功育出皱纹盘鲍苗3500只,为漳州鲍鱼增加新品种;进入21世纪,漳州依托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教授柯才焕团队开展鲍鱼新品种研发,从美国引进绿鲍与皱纹盘鲍进行杂交,培育出抗高温、长速快、体型大的绿盘鲍,后续又历经8年成功培育出杂色鲍“东优1号”……

“漳州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殖从零起步,历经50多年创新实践,已积累了丰富的育苗、养殖技术和经验,蹚出一条路来!”漳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尤颖哲介绍,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科研力量,漳州已经完成九孔鲍、黑鲍、皱纹盘鲍等10余个品种的引进、培育、推广,还研发了杂色鲍“东优1号”、西盘鲍、绿盘鲍等新品种,有力推动鲍鱼种业高质量发展。

工厂化繁育鲍苗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鲍鱼育苗产业,近年来,漳州实施龙头引领带动,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支持一批水产种业企业发展壮大;同时,督促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指导优新品种培育,提高良种培育水平。

东山县陈城镇山南村沿海海岸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鲍鱼育苗场。记者走进东山县山南一水鲍鱼场有限公司,只见育苗池一片挨着一片,循环水设施让池中的海水保持流动,打造出适宜鲍苗生长的模拟海洋环境。

这种陆上工厂集约化育苗技术最早是20世纪90年代从台湾引进。“近年来,我们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种鲍温控循环水养殖系统,保证种鲍拥有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公司技术总监廖鑫兴告诉记者,工厂化育苗可以人工控温,自主安排育苗时间,从而提高成活率和产量,并获得更多主动权。

廖鑫兴介绍,南方鲍苗的繁殖期约在每年10月份。他们会根据客户需求,挑选个体大、性腺发育成熟且壳型规则的鲍鱼进行种间杂交,运用人工催产技术,提高苗种质量和成功率;在杂交后2~3个月,新生的小鲍鱼会长到指甲盖大小;来年3月份左右,指节大小的鲍苗便可出售。

“很早之前,我们就到莆田平潭、连江等地,把鲍苗无偿提供给养殖户,并提供后续养殖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通过这种办法,我们一步步收集成品鲍养殖成效反馈,调整育苗工艺,把口碑做起来。”廖鑫兴说,如今,他们的客户十分稳定,鲍苗经常供不应求。而今,公司一年可培育鲍苗3000万粒,主要销往连江、莆田、宁德等地,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

龙头带动护纯种

随着外来鲍鱼品种的引进和杂交鲍的推广,我国地方鲍鱼品种皱纹盘鲍资源日益减少。既然地方品种的养殖经济效益差,那还需要保护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福建省壹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核心种质车间内,空调等制冷设备不停运转,成排的养殖池里养着一箱箱的成品皱纹盘鲍。“这是我们的种质资源库,池子里大概有10万只皱纹盘鲍亲本,主要用于开展皱纹盘鲍系列良种选育和新品种研发。”公司董事长助理庄栋杨说,要通过精准杂交优选并培育出符合区域养殖的高质量杂交鲍鱼苗种,纯种皱纹盘鲍就是至关重要的“芯片”。

目前,养殖鲍种长期存在杂交制种混乱、已有品种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等产业问题,导致个体小型化、抗逆性下降、生产性能低等种质退化现象。因此,壹品水产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合作,采用家系选育及分子育种等现代种业技术,提升鲍种种质。

“家系选育是一种在农业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方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吴富村告诉记者,家系选育实际是对优良基因型的选择,即通过一对一交配建立家系,继代繁殖,在系谱记录和后裔表型测定基础上系统观察品种的优良性状,从而加速淘汰一些不良基因,进一步提高鲍种生产性能。

吴富村表示,鲍鱼杂交的基础是纯种。纯种作为种源群体意义重大,纯种保种主要采取闭环陆海养殖,水电、标记、测定等工作都需要专人专管,运维成本高,且周期相对较长、产量低,基本是一项“砸钱”的工作,普通养殖户很难做到,只能依赖龙头企业。

基于皱纹盘鲍优良种源群体,壹品水产致力发展“公司+农户”的种业发展模式,将优质鲍苗幼体以市场同等价格提供给农户,并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同时统一收购,由此实现质量与产量双提升,达到农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我们将重心放在亲鲍培育、受精卵和板上苗生产,农户负责幼苗培育。通过专业化的生产分工,强化鲍苗生产流程,统一标准,力促鲍鱼种苗整体提升。”庄栋杨说,目前,公司的育苗种源群体规模在1.5万公斤左右,“公司+农户”种业模式也已基本形成,未来种源群体规模将扩大到10万公斤左右。

为确保种源可控,今年3月份,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与省水产研究所签订了共建闽南渔业种质资源库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闽南地区水产种质资源和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保障鲍鱼等优质水产种质资源活体就地保种。

记者 李妙珠 通讯员 韩晓婷 欧东茵

责任编辑:唐秀敏

相关阅读
关键词: 鲍鱼种苗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