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11月15日上午,一场乡村振兴“十镇百村”行动推进情况专题询问会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会议现场座无虚席,询问人与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一问一答,问出了群众关切,答出了责任担当。

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的一种法定形式;推进工作和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专题询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监督实效是专题询问的“生命”之所在。一系列问答“交锋”,充满辣味,真诚热烈。问询人直奔主题、直击要害,针对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询问。应询人实事求是、坦诚相待、正视不足,既介绍工作成效,又直面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一问一答间,为推进我市乡村全面振兴谋得良方、寻得良策。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

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经委主任黄艺敏率先抛出疑问:我市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蔡志斌用一组数据“接招”,介绍了我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总体情况。“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6.35亿元,增长4.6%,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特色产业质效明显,全年全市水果面积192.1万亩,产量414.8万吨,居全省第一。食用菌产量达40.09万吨,也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双孢菇产量居全国第一……”

一组组数据显示漳州产业优势显著。蔡志斌继续补充道,漳州产业集聚提档升级,截至去年,全市共打造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漳州定期推广农业优新品种,打造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品牌培育打造,深化漳台融合发展,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如何让农村人才引进来留下来?

以人才振兴驱动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研究室主任郑智平十分关注乡村人才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目前漳州还存在农村优秀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本土人才量和质有所欠缺,我市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面有什么政策和措施?

市人社局局长许建华坦言,“主要从引、育、用、留四个方面来强化乡村人才振兴。”人才引进方面,漳州拓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渠道,引导毕业生服务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从人才培育方面,主要是持续开展乡村人才培训和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人才使用方面,推进以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乡村振兴,在职称评审中实行“凡晋必下”制度。

针对科技特派员制度,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科教文卫委主任林金波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有何具体措施,有何工作特色亮点?

市科技局副局长卢志攀结合工作实际来谈,他认为,“完善优化选认机制能进一步优化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其次,加强考核监督工作、建立健全激励措施、强化组织实施保障,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科技特派员发展的良好氛围,以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赋能乡村产业加速发展。2023年,选派1579名科技特派员挂钩帮扶271家企业及1479个行政村,实现我市13个乡村振兴重点乡镇、132个重点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如何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以治污“小成效”来推动农村“大变样”。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主任洪耀中的问题“辣味”十足,他问道:针对目前我市一些镇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尚存在运营维护不到位、已建成却未能投入使用等问题,请问有何整改措施?

一瞬间,会场沉默,被询问人陷入思考。片刻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郭永忠“接招”:“我局将按照《漳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年度任务完成;二是巩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督促县(区)建立健全长效运维监管机制,强化日常运维;三是健全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制度,组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态化成效评估、明察暗访。”

询问会上,关于乡村建设问题一个接一个,引发了一阵阵讨论高潮。

对于农村违建乱建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环委主任朱志宏颇有研究。如何既解决村民建房问题,又防止乱占耕地、无序建房的情况出现?他提问:漳州市自然资源局作为用地审批部门,在规范农村宅基地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市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杨明远认为,需采取疏堵结合方针,对农村宅基地审批建立“两统筹、两统管”机制,实施“县统筹、乡统管,地统筹、事统管”。

农村既有裸房整治是提升乡村建筑风貌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侨台民宗委主任杨文辉对此颇有兴趣。市住建局如何推动农村既有裸房整治?他抛出这个问题。

市住建局副局长陈琼辉答道:“漳州实施裸房整治示范村工程三年行动,注重统筹谋划、突出技术支撑、树立典型示范、加强资金保障等举措,开展农村既有裸房整治。”

如何培育乡风文明?

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林勇一向市文旅局提出了问题,如何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市文旅局副局长简弈耕用四个词概括,“底色、亮色、特色、成色”,即建设一批基础设施,擦亮乡村文化振兴“底色”;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增强乡村文化振兴“亮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特色”;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增添乡村文化振兴“成色”。

巧用村规民约,可“约”出文明好乡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林秋生问道:我市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进乡村治理,有哪些创新做法和典型案例?

市民政局局长曾建新接过“问题球”,他认为,村规民约主要突出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体例新颖、简洁生动,鼓励使用顺口溜、山歌民谣等形式。“宜居宜业,美青阳;河道村道,保通畅。”这是长泰区枋洋镇青阳村村规民约修订后的条款。村规民约制定后,村民对爱青阳、美青阳、兴青阳的积极性更高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平和县九峰镇下西村把“环境卫生勤打扫,垃圾分类要做到”写入村规民约……

良好的农村治安环境为乡风文明提供了基础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林如凤问道:公安机关在积极融入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社区警务战略,不断优化农村治安环境,夯实农村地区社会治理基础,服务农村地区群众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市公安局副局长、政治部主任陈伟强说:“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面上排查与深度搜集相结合,综合运用‘科技+传统’‘技术+人力’等多种手段,全覆盖滚动摸排、监测预警,筑牢安全防线。”

如何做强乡村振兴服务保障?

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漳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杨怡静提问道:市发改委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市发改委副主任方亚辉表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市发改委从编制规划、出台标准、牵头落实三方面出发,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落实资金保障也是推进“十镇百村”试点工作的关键。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主任丁建木对于“如何保障和管理市级财政投入‘十镇百村’工作的资金”提出了询问。

市财政局局长许毅忠介绍,按照“市级财政预算增加一点、县级财政配套一点、向上争取支持一点”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市县两级每年筹措“十镇百村”试点示范专项资金1.5亿元,三年不少于4.5亿元。全市每年按照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8%的资金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其中不少于30%资金重点支持“十镇百村”发展建设。2023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十镇百村”试点工作,足额保障了“十镇百村”试点工作的资金需求。通过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加强绩效监督管理,保障项目建设到“最后一公里”。

加快城乡商业体系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消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市人大代表许玉冰就市商务局“如何促进农村消费的利好政策”“如何提升农产品商品转化水平”提出了询问。

市商务局局长林百荣接过问题,他答道:“市商务局通过加大资金补助,推动项目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开展促消费活动,不断补齐商贸设施短板,打造农村消费载体。”(闽南日报记者 李立平)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新一周手机单品销量排名出炉:小米15成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