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推介发布了2024年度福建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全省4项渔业主推技术入选,其中由漳州申报的《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稻蛙(虎纹蛙)综合种养技术》入选“健康养殖类”主推技术。

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是利用虾、鱼、贝等不同的栖息水层和食性等生物学习性互补特点,通过直接混养、间接混养和池塘半内循环等模式,合理搭配不同生物品种及数量比例,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实现增产增收,改善养殖水质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尾水或营养盐的排放量。与此同时,通过鱼类摄食病虾、死虾,从而降低病害的传播,减少或避免用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实现高产稳产。据统计,在不增加主养品种投饲量情况下,直接混养模式可实现每亩增加河豚、鲷科等鱼类产量100多斤,每亩增加花蛤、美洲帘蛤等贝类产量约1000斤;间接混养模式可实现每亩增产花蛤、美洲帘蛤等贝类2000多斤;池塘半内循环模式可减少养殖排水量50%以上,缢蛏等贝类平均亩产增加约600斤。

稻蛙(虎纹蛙)综合种养技术是采用虎纹蛙与水稻种养殖有机结合的种养殖模式,是一种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殖技术。稻田中套养虎纹蛙,水稻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以蛙的排泄物为养料成长,同时蛙类为水稻清除虫害,充分发挥了物种间互利共生的作用,生产出绿色有机水稻和水产品。平均一亩地中,每季水稻田可投养8000只蛙,其中早季水稻及下一季的再生稻,两季亩共可收稻米产量约700斤;可出售虎纹蛙4500斤,一年两茬,经济效益可观,大大增加了养殖户经济收入。

先进技术赋能渔业生产,是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漳州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因地制宜推广技术模式,实施“蓝色粮仓”工程,推动形成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生态良好的现代渔业发展格局。(闽南日报记者 蔡楠楠)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岩湶号2024年春茶选品暨状元交流活动于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