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连日来,漳州秋风送爽,碧空如洗。夕阳下,市区碧湖生态园水清草绿,不少市民到此休闲健身,欣赏湖光水色和错落的城市天际线,享受周末美好时光。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市民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爱惜公共设施,积极践行文明旅游风尚。

日前,《漳州市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建设指引》)出台,这是我市首部公园绿地建设专项指南。

《建设指引》对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等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作出定义解释,明确功能分区、用地比例、管理维护和成效评估等标准,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的花化彩化、游憩服务、海绵城市、改善环境和防灾避险等功能,推动城市园林绿化从重数量转向量质并重,从单一的景观功能转向景观、生态休憩、产业发展等复合功能。

根据《建设指引》,综合公园指的是能够丰富户外游憩活动内容、功能全面,且可供半日以上游览的城市公共性绿地公园,如漳州市碧湖生态公园、漳州南山文化生态园、漳州西湖生态园、西溪亲水公园等;社区公园指的是用地独立、具有基本的游憩和服务设施,能为一定社区范围内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服务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专类公园是依托资源特征和环境优势进行布局,包括植物园、动物园、儿童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健身公园、游乐公园、城市森林公园、城市湿地公园等多种主题类型;游园则是服务生活圈居民游憩活动需求,规模相对较小、设施简单、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备受市民喜爱的口袋公园也属于游园。

我市公园绿地建设具有全龄友好化、智慧化、海绵化等特点。如在各规模等级的社区公园中均设有老人活动区和儿童游戏区,体育公园内既有满足中老年人群需求的健身步道、健身广场,也有满足青少年需求的足球、篮球、排球等场地设施。我市还鼓励将智慧系统融入道路系统、景点系统、水系统、植物系统、照明系统、清洁系统、安全系统等七大系统之中,建立智慧公园系统结构,并结合现代文化创新融入海丝文化、闽台文化、女排文化等特点。

为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提升公园多元服务功能,《建设指引》提出要建立试点、分批次放开具备条件的公园绿地,并融入“公园绿地+乐享场景”,完善周边服务配套设施,满足人民群众各类活动需求,提升居民逛公园时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张奕峰)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谭德塞谴责以色列:施加禁令不会更安全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