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宁德新闻
分享

原标题:心若温暖 他乡亦故乡——屏南龙潭新、老村民守望相助一家亲

心若温暖 他乡亦故乡——屏南龙潭新、老村民守望相助一家亲

今年中秋,龙潭新、老村民共办盛会欢度佳节。

海峡网12月10日讯 (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叶陈芬 通讯员 甘叶斌 张峥嵘 文/图)12月5日,走进寒雨中的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一点都不觉得“冷”,一场在全村绵延的爱心救助,让这里暖意融融。

受助者,是村里的新村民熊静鑫女士。她被龙潭新村的氛围所吸引,从贵州慕名而来已在此居住了三个多月,她12岁的孩子也转学至龙潭小学,就读五年级。

11月28日,熊女士在村里不慎摔断腿骨,就医诊断后需转往福州医院手术。当晚7时许,村支部书记陈孝镇在“文明古村——龙潭里”微信群中发出一条爱心捐款的倡议信息,瞬间爱心红包密集如雨。短短两个小时,微信里,200多位新、老村民捐款1万多元。11月30日,大家还自发包车将熊女士送往福州手术,她的孩子则由热心村民照料,转眼已一周多了。

一人有难,八方援助。爱心汇聚,不论新老、无论西东,也温润出了这座文明古村的本真。

“大家有大爱,身为龙潭人我很自豪!” 陈孝镇感动地说。

龙潭,省级传统村落,隐于青山绿水间,是近几年屏南通过文创项目激活的村落之一。曾几何时,随着大量村民的外出,原本1400多人口的龙潭,走得仅剩200多人,日渐萧条。2017年5月,龙潭村文创项目启动,文创团队入驻,修复古村、复兴文化,一座座破败老宅化为书吧、茶室、民宿,文艺范十足,村子也重焕生机。“老”村民回来了,目前全村人口已恢复到500多人;“新”村民也来了,北京、上海、厦门、香港、英国等60多位外来“新村民”在村里租赁老宅,修复改造、安家逐梦。

陈孝镇告诉记者,龙潭村历来民风淳朴,村民包容、热情,外来新村民加入后,新、老村民一直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大家关系十分融洽。今年10月,当地公安部门还向在此居住已逾半年的首批10位新村民发放居住证,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让他们更加安心地在此生活。

一起劳作学习,一起唱四平戏练瑜珈,一起庆丰收过佳节,新、老村民相互融合、相互守望,共同开启了全新的乡村生活。

龙潭村96号,随喜书屋,主人是来自江西的曾伟和他的妻子黄旭丹。大厅的书架上摆满各类书籍,来来往往的人都可以在这里驻足逗留。

2017年8月,曾伟到龙潭村考察,一眼就爱上了这里。随后他租下村里一幢即将坍塌的老宅,将其改造成书屋,取名“随喜”。白天,他在书屋忙碌,向村民学习如何酿酒、种菜;晚上,在书屋泡茶,和劳作归来的村民们聊天,他给村民们讲外面的世界,村民们给他讲村里久远的故事,其乐融融。他的妻子黄旭丹则在村里的小学支教,同样钟情于这里的山、水和人。

“你端一碗菜过来,我拿点特产过去,大家分享来分享去,关系就变得越来越亲密。大家跟整个村子里的村民都是这样的。” 黄旭丹说。

“我在这个地方享受田园生活、文化艺术生活、农事生活,跟友善的村民在一起,还接触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我的心是非常丰富的,并不是闭塞的。活在当下,有范儿!”这是来自北京的退休高级工程师何素珍接受采访时的感慨。

今年55岁的何素珍去年7月到龙潭游玩后,便恋上了这里的新生活。随后,她以15年期限租下一栋荒废老宅,修缮改造成民宿、画室,并取名“悠然之家”。今年初,她和26岁的女儿迁居龙潭,春节也在此欢度。

何素珍说,龙潭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她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在“新家”永远住下去。

心若温暖,他乡亦故乡。在龙潭。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宁德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财金协同 助企共进”福州水部街道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