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宁德新闻
分享

原标题:宁德市推进黑臭水体治理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内河水质状况,将内河污染防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污染治理投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多举措推进城区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如何保障治理成效,持续推进治理,今年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对此民生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分析

内河污染源于垃圾污水排放

目前,中心城区内河黑臭水体主要存在于南漈溪(主、支流)、小东门溪和两溪汇合后的“北港”。

依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从有关部门近五年对城区内河的监测情况上看,小东门溪、南漈支溪和南漈溪部分区域处于轻度黑臭,“北港”整段属于重度黑臭。

“引起城区内河污染的主要原因为群众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生活污水、第三产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市政协委员黄世冬说。

生活污水方面,由于城区排水截污系统不健全,导致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进入城市内河。宁德市中心城区的市政污水管网虽已建成约62公里污水收集主支干管,但由于老城区格局混乱,雨污分流不彻底,排放口分散,难以完全做到集中截污收集,大量的生活污水经由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水体,加剧了内河水质的恶化。

密集人口居住除了生活污水外,还伴生着生活垃圾。“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城市环境卫生改善明显。但仍有少数居民、商贩向附近内河随意丢弃生活垃圾、腐烂蔬果、枯枝败叶等固体垃圾。”省、市人大代表缪亚扬说。

除生活排污外,生产排污是黑臭水体的又一重要源头。据了解,城区内河周边设有大型农贸市场(如东湖市场等),多数市场的环保设施落后,缺少污水收集系统,又无有效的管理措施,生产经营排放的废水大都未经收集直接进入内河。同时,城区内的流动摊贩、小型餐饮服务业众多,个体经营者环保观念薄弱,生产、经营废水随意排放的现象也很常见,这些废水通过各种渠道最后流入内河。

此外,黑臭水体的产生与内河河道原生生态系统破坏、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也有关。据政协委员介绍,为便于疏通河道、美化环境,将内河河床使用水泥进行铺设硬化,硬化后的河道虽不易阻塞,但却破坏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原有的生态系统,使河床原本具备的生物降解能力消失,大大降低了内河水体的自净能力。

黄世冬说:“硬化后的河道对泥、沙的附着力差,导致下游河道因水流放缓而淤积严重,极易造成污染物堆积,影响水体水质。”

建议

控源截污、科学治理等多管齐下

记者从市城建集团获悉,截至2018年12月底,“北港”(侨兴路~十二米路段)共建设截污管道约1260米,改造排放口26个,现已基本完成截污管道建设。南大塘排洪渠(侨兴路~万安路段)建设截污管约1250米(其中管道挂壁约600米)、改造排放口23个。同时,日处理10000吨临时污水处理站、5座500吨临时污水处理站也在稳步建设中。控源截污、雨污分流,成为治理黑臭水体的一项重要举措。

民进宁德工委提交的团队提案中建议:“除了对城市内河定期清淤、沟通水系外,还要下决心改造老城区的市政污水管网,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杜绝雨污合流、混流的现象。”

对于淤积严重的河段,应及时清淤疏浚,减少污染物的堆积;污染严重的河段应通过人工曝气增氧等方式促进污染物的氧化分解。雨污分流改造后,还要扩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力争做到城市生活污水全面收集、集中处理,杜绝乱排、偷排现象。

“从长期来看,还需要通过科学治理,改善内河生态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缪亚扬说。

代表、委员建议,可以通过多渠道开辟补水水源,引入清水改善内河水质和水动力条件。同时,优化改造河床,为底栖生物、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生长条件,发挥生物降解功能。此外,还应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各部门间协作,加强环境日常监督管理,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污染整治考评、上下游联合交叉执法等制度,实施分段管理、分段负责的‘河长’制,加强执法监管和监测监控,将各项整治任务和整治责任落到实处,确保污染不反弹,水体不返黑。” 黄世冬建议道。

□ 记者 张文奎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宁德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巴西飞机坠毁事故机上10人全部确认死亡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