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丝路医情:“福医”的援外故事
中新社福州4月28日电 题:丝路医情:“福医”的援外故事
海峡网4月29日讯 (作者 叶秋云 郑江洛)
“一开始,当地的医生都在观望,不相信我们能做完手术。手术完成后,当地医院的专家、医护人员都投以信任的眼光。”援博茨瓦纳“光明行”项目眼科专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副院长徐国兴提起三次远征西非,依旧难掩兴奋之色。
对于徐国兴来说,三次远征西非,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经历。2018年,他已62岁,21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落地便开始术前准备,一天需要完成四十多台手术,这需要精湛的技术、强健的体魄,更需要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4月27日,“丝路医情——福医的‘一带一路’情怀”主题图片展在福建医科大学举办,此次图片展共展出各类照片150余张,事迹报道十余篇,讲述福建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自1977年7月至今,16批百余名“福医”援外医疗工作者的动人事迹,该图片展将持续至5月17日。
自1977年7月以来,福建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参与、组建了16批医疗队,赴塞内加尔和博茨瓦纳开展医疗服务。
据了解,除了参与、组建医疗队赴塞内加尔和博茨瓦纳外,福建医科大学还致力于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自1995年起,福建医科大学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目前,学校共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来华留学生,其中,200多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8个国家。
福建医科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黄黎玲表示,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当地医院的中坚力量。
现场,第15批中国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哈博罗内分队的在职队员黄露诗护士正在观看图片展。她援非已有一年时间,作为肿瘤科的医务工作者,黄露诗日常主要负责为化疗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等工作。
在援非前,她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一名护士。由于博茨瓦纳当地医疗条件不如中国,很多病人进行化疗时,无法进行实时的生命体征监测,只能靠护士的眼睛随时进行观察。
说起在博茨瓦纳的故事,黄露诗回忆道,到博茨瓦纳8个多月时,有名患者突发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关键时刻,主治医生还没有赶来,她凭借多年来的护理经验,组织同事对休克患者进行抢救。
黄露诗说,患者得救后,反复道谢,她感觉心里很暖。在博茨瓦纳,当地民众对医务人员都非常尊重和友好。(完)
责任编辑:黄仙妹
- 福建医科大学举办主题图片展 讲述援外医疗工作者事迹2019-04-28
- 博茨瓦纳将对全球游客实行落地签2018-11-19
- 南京小红花艺术团惊艳博茨瓦纳2018-07-02
- 外卖小哥凌晨摔伤 福建医科大学点餐学生帮缝伤口2018-05-24
- 中国非洲文艺交流协会筹委会在博茨瓦纳成立2018-05-22
- 中国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在福建启动2018-05-21
- 白岩松福建高校宣讲“防艾”金句频出 有“套”路还要反歧视2018-05-17
- 福州护理专业学生与海外留学生共同举行护士节沙龙2018-05-14
- 福州一高校现“学霸班” 48人参加考研44人被录取2018-05-06
- 博茨瓦纳一架战机坠毁致一名飞行员丧生2018-04-28
- 最新宁德新闻 频道推荐
-
宁德市区华新园小区昨夜突发大火 熏黑七层楼2019-04-29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