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宁德新闻
分享

原标题:三沙湾海域赤潮已消亡 未收到养殖生物直接损失报告

5月中旬以来,我省多个海域发现赤潮,其中包括宁德三沙湾海域。昨日,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本次赤潮持续10天,赤潮生物主要是无毒藻类,截至5月29日,赤潮已消亡,没有收到该海域养殖生物直接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报告。

宁德赤潮生物主要为无毒藻类

截至5月29日本次赤潮已消亡

5月24日,平潭发生赤潮,导致大量鱼类死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后,福州罗源湾、黄岐半岛,莆田湄洲岛,泉州惠安大港湾,以及宁德三沙湾等部分海域也相继发现赤潮。根据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通报,截至目前,赤潮影响海域除平潭、连江部分养殖网箱发生鱼类死亡外,其他海域未发现养殖生物死亡情况。

据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中旬,气象条件和海洋环境适合赤潮藻类繁殖生长,是赤潮易发期。今年宁德发现赤潮的区域位于嵛山岛、渔井海域,最大面积约18平方公里左右,颜色呈褐色,条、块状分布。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主要为东海原甲藻,无毒。

5月28日,受大风和降雨影响,赤潮发生区域已缩减至高罗、渔井海域,面积5平方公里,赤潮藻类开始出现死亡,密度减小,海面出现泡沫。5月29日,优势种生物密度已低于赤潮基准浓度,经分析,此次赤潮已消亡。

海洋渔业部门启动三级应急预案

三都澳、沙埕港内均未发生赤潮

记者了解到,本次赤潮发生后,市海洋与渔业局立即启动三级应急预案,对赤潮发生海域开展加密监测,并向相关县(市、区)政府通报赤潮发展,指导赤潮灾害防范工作。

5月27日上午,市海洋与渔业局召开赤潮防控工作会议,并派出两个专业技术指导组,分别到福鼎和霞浦指导渔业生产防范赤潮工作。5月27日-28日,省、市海洋渔业部门领导及技术人员深入赤潮海域现场巡查,了解赤潮发展情况,指导周边养殖户科学防范。

虽然此次赤潮优势种东海原甲藻属于无毒的藻种,但若浓度较高,一旦进入养殖区,同样会造成养殖水产品窒息死亡。据介绍,宁德外海海域养殖网箱主要集中在霞浦三沙,需要重点防范,其他海域大多为养殖海带,赤潮的影响不大。

此外,目前三都澳内各赤潮监测点皆未发现赤潮,近几年三都澳内、沙埕港内也未发生过赤潮,因此近期三都澳内发生赤潮或外海赤潮进入三都澳的机率较小,该局也将密切监控。

赤潮未对水产养殖产品造成直接损失

未发现因赤潮毒素导致人身不适事件

赤潮已经消亡,市场上的海鲜能放心吃了吗?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赤潮发生期间,该局建议霞浦和福鼎市政府暂时关闭赤潮发生海域的牡蛎、贻贝、各种螺等滤食性贝类采捕;并建议霞浦县和福鼎市外部沿海的养殖户注意养殖安全,养殖池塘暂停交换水。

“为确保安全,赤潮区域及邻近海域的滤食性贝类是禁止采捕的,所以不会有受污染的海鲜上市。待赤潮消亡,水质恢复正常后,才允许采捕。”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本次赤潮未发现造成宁德水产养殖产品的直接损失,也未发现因赤潮毒素导致人身不适的事件。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宁德部分海域发生赤潮后,该局加强了与海洋渔业部门的联系,以及对市场流通环节海鲜产品的监控。截至目前,食安部门未发布针对滤食性贝类的食用警示,市民从正规市场购买的海鲜都是安全的。

》》》新闻链接

什么是赤潮

赤潮是海洋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另外某些赤潮生物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变色,但它们可使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体内含有赤潮生物毒素,也归为赤潮。

目前我国近岸、近海的赤潮生物种类约有130多种。

赤潮的成因

赤潮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也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此外,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赤潮的危害

赤潮生物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类。

有毒赤潮生物的主要危害为能够分泌麻痹性贝毒(PSP)、腹泻型贝毒(DSP)等毒素。它们被贝类摄食后,毒素就积累在体内,而人类一旦食用这样的贝类就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是死亡。

无毒赤潮生物的主要危害为赤潮生物死亡分解时会消耗大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造成海水里的鱼虾贝等因缺氧而死亡。还有些赤潮生物分泌的粘液会堵塞鱼虾的鳃部,导致其窒息死亡。所以水产养殖业是赤潮灾害最大的受害者。(宁德晚报记者 林珺)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宁德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两岸业界人士共话闽台文旅融合发展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