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宁德新闻
分享

原标题:宁德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改厕改水改出新天地

宁德市有2135个建制村,其中80%是在海拔350米的山区地带。早些年,这些村子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旱厕,“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破布围一圈”是其“生动”写照。

要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改厕改水是关键。宁德市自2016年在全省率先启动改厕改水(暨污水治理)试点工作,一场声势浩大的“厕所革命”由此展开。几年来,旱厕逐步被取代,污水不再横流。2018年底,宁德市进一步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力争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等“一革命四行动”,确保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让农村成为宜居新天地。

“厕所革命”,小厕所有大民生

“自家的厕所,现在就像城里的一样干净卫生。”寿宁县武曲镇大韩村村民张高木开心地说。此前,他家数十年来都沿用旱厕。

2016年,宁德市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14个改厕试点和2个改水示范村,采取“市级财政奖励一点、县乡财政投入一点、村民自发筹集一点”的全省首创方式,开展农村旱厕改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同步完成村庄污水处理工作。大韩村成为首批试点村之一。

“改厕后,利用三格化粪池法,通过缓流沉卵、厌氧发酵、降解杀卵、机械截留等作用,最终达到无害化,经处理后的粪液可用于农田施肥。”张高木表示,这项工作顺利推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全村厕所无害化目标。

如今的大韩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花草连片,村道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沟渠清澈见底、流水潺潺……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2017年宁德全面推进农村改厕改水,希望用3年时间,以财政资金补助为主、农户自筹为辅,投入资金9亿元,完成所有建制村的农厕改造,并同步完成村庄的污水治理,受益人口将达104万人。

改的是厕所,变的是观念。改厕改水改变了村民落后的卫生观念,改出了农村群众的新生活,也树立了文明新风。“现在厕所都那么干净,看着自己心里舒服。”很多村民深有感触地说。

农村改厕改水真正做到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新农村建设“表里如一”,深受农村群众拥护。截至目前,宁德全市已累计完成改厕村庄1802个,新建改造村庄三格化粪池22.5万户,新建农村卫生厕所6.06万户,其中兜底解决了3807户贫困农户的户厕改造。

机制保障,打好整治“组合拳”

走进霞浦县牙城镇凤门村,村道通畅、沟渠清澈。

“改厕改水过程中,市、县、乡各级都有配套进行补助。能够彻底改变脏乱差的面貌,村民也比较开心,积极响应号召,全部进行了改造。”凤门村村主任李丕勇介绍说,村里改厕改水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为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提高改厕改水工作实效,宁德引导各地根据农户家庭不同情况相应制定补助标准,对五保户、困难户等经济困难的,由政府出资统一建设到位;对一般群众采用一体化化粪池的,每户补助2000元,并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减少支出。

同时,按照户厕改造财政投入资金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以县(市、区)财政投入为主,市级财政安排4000万元奖补资金,整合省、市、县、乡各级各部门惠农、支农资金,形成资金合力,同时建立责任清单、问题清单、问责清单,推动农村户厕改造和污水处理深入开展。

“你看我们村头那个鸟语花香的公园,就是我们新的污水处理设施所在地。”李丕勇表示,为兼顾实用功能,村里将密封的化粪池建在村头,铺设成一个可供村民休闲活动的小型广场,广场旁的人工湿地上,还种植着紫色的菖蒲花。

在改厕过程中,宁德市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进行农村污水处理统筹规划,并综合考虑域内江河水系、饮用水源地、生态敏感区及农村人口规模合理选择工艺。在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到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以无动力或微动力为主,建设单户型、联户型、区域型、集中型生态化污水处理设施。

“三分建、七分管。”记者了解到,通过实践,宁德市还摸索出散户“自用自管”,村集体“农户+专业”的管理模式,住建部门编制了《卫生厕所使用指南》,乡村干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使用卫生厕所,建立化粪池定期清掏、人工湿地及时清理、有机肥充分还田的清运机制,实现农厕和污水处理单元的长期、有效运行。

多措并举,打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合拳”,闽东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记者 范陈春 通讯员 叶陈芬)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宁德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