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宁德新闻
分享

原标题:走特色路 打特色牌 福鼎田园牧歌风景正好

七月的福鼎大地,一派生机勃勃。莺歌燕舞的村落,繁忙耕作的场景,随处可见。置身在这方活力四射的“鱼米之乡”,满目丰收的幸福感涌上心头。

福鼎地处闽浙边界,曾是传统农业大市。今年初,福鼎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农业兴则百业兴。70年的砥砺奋进,福鼎实现了由单一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转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和完善。

产业振兴带动强村富民

店下素有“福鼎米粮仓”之美誉,历来是福鼎农业重镇。曾经,种植水稻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这一局面在2001年后逐渐被打破。店下种粮大户老郑介绍,以前是单一的种植水稻,收了晚稻之后,田闲了,人也闲了。2001年后,为了增加收益,他开始尝试种植蚕豆。冬季种植,来年四五月份采摘,既变“荒”为“宝”,又可以为来年的早稻种植“增肥”。

目前,店下镇水稻种植面积近21000亩,蚕豆种植面积约12000亩,实现了“早稻+晚稻+蚕豆”的三季种植模式。 “除了优化种植模式,我们还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店下镇农技站站长林惠彩说,自2005年起,店下镇每年都会引进水稻新品种,建立水稻新品种试验点,进行实验对比。“哪种效益最好,来年就推广种植哪种。”林惠彩说,以往早稻的亩产量约为800斤,引进新品种种植后,平均亩产量可达1000斤,最高时能达1300斤。

店下镇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建立千亩育秧大棚,引进无人机病虫害防治喷雾、收割机、插秧机、稻谷烘干机等专业技术设备,省时省力又增产,店下农业种植也逐步从散户向大户集中。如今,店下镇有农业合作社89个、家庭农场31个。

除了庄稼,福鼎白茶连续9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白茶产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位列中国茶业百强县前五强。福鼎还荣获“中国栀子名市” “中国坛紫菜之乡”等称号,让资源禀赋变成财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

走进前岐镇大兰果场,满山遍野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阵阵柚子花香,郁郁葱葱的柚子林,随着清风拂过,涌起一层层“碧浪”,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扛着“长枪短炮”前来拍照,定格鸟语花香的美丽瞬间。

走进林间,可见一些枝繁叶茂的老树上挂着树龄牌,正随风飘荡,最早的树龄可追溯到1921年。四季柚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柚子树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摇钱果”。1995年,前岐镇照澜村村民庄其和承包了大兰果场120余亩的柚子林。据他介绍,柚子林原属于国有企业,仅种植四季柚。后来他哥哥买下了周边的土地,用来种植桔子、杨梅、水蜜桃等多种特色水果,实现集中种植、基地化建设。六月摘杨梅,七八月摘水蜜桃,九月桔子红了,游客不断。

竹筏漂流、玻璃栈道、CS野战……“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依托旅游带动200多户群众参与农家乐、农家超市等旅游经营,村民们种养的茶、果、蔬、鱼、禽等生态特色产品实现就地销售,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家庭有150多户。2018年,赤溪村共接待游客25万人,村民人均纯收入18305元,其中,旅游产业收入占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村财收入突破100万元。。

小白鹭沙滩度假、杜家峡谷休闲运动等生态旅游村,翠郊古民居、潋城古堡等传统文化村,赤溪、双华、瑞云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游人如织。花果经济、休闲观光、摄影写生、寻根探史蓬勃兴起。昔日沉寂的小山村已成为城里人青睐的游玩目的地。据统计,全市各类乡村游每年可吸引游客137万人。

□ 蔡雪玲 王婷婷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宁德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