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宁德新闻
分享

东南网10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10日,省政府新闻办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本场发布会聚焦屏南县,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通过现场推介、连线直播等方式,生动讲述摆脱贫困的屏南故事。

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屏南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创新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公益文创扶贫机制,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

金融活水,为贫困户“止渴”

发布会现场,省农业农村厅派驻屏南县甘棠乡新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董建武,讲述了一段金融扶贫故事。

黎益彭是村里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最困难的一户,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董建武对接来了福州佳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鼓励他养殖定制化、可视化的“脚环鸡”。

面对好项目,黎益彭却犹豫不决:“1000只鸡需投资5万到6万元,钱从哪里来?”

在扶贫干部帮助下,黎益彭成功向县农村信用社申请了5万元贷款。启动资金有了,技术和市场也由企业解决,“脚环鸡”养得风生水起,半年便收回成本并净赚2万多元。养鸡的同时,黎益彭还利用剩余时间打零工,大女儿也已毕业就业,一家人住上了138平方米的造福工程新套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扶贫开发,产业先行。产业之花,则需要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屏南县委书记党帅说,针对贫困户贷款担保难、贷款办理不便捷、银行服务成本高等问题,屏南持续创新金融扶贫机制。

钱要放得出去。屏南县财政出资1600万元,与农信社、农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建立贷款推介担保合作机制,实现贫困户小额贷款免抵押、免担保。

钱要放得准。屏南探索构建农村信用评级机制,以“村提供、乡把关、县核实”模式,重点筛选有劳动能力、致富愿望、贷款意向、良好信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贷款对象。

钱要用得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扶贫干部全程帮扶,屏南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指导、专业培训、营销支持等全链条服务。

钱要收得回。当地通过构建信用村、信用户增强农村的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信息研判,帮助贫困户判断市场供需情况,尽可能规避市场风险。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屏南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8亿元,覆盖60%以上的贫困户,贷款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截至目前没有出现一笔坏账。

产业兴旺,联农带农助增收

发布会上,棠口镇党委书记王生智展示了“一朵花”的扶贫力量。

“我们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着力打造多肉植物、兰花、菊花等众多高山花卉品牌建设。”王生智说,近年来,棠口镇先后建成文心兰贵溪基地、龙漈花卉休闲产业园、闽卉多肉植物研发种植基地、大马仕革玫瑰种植加工基地等多个规模化种植基地,引进多家花卉龙头企业。

产业有了,龙头来了,如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福建龙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菊花种植基地,企业流转400亩土地供周边贫困户、农户种植菊花,由公司统一提供种苗、农资,菊花长成后再统一回收。种植户扣除成本后,每亩可获利6000多元。

闽卉(福建)园艺有限公司同样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为贫困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种植户每年可增加5万至6万元的纯收入。

目前,棠口镇花卉产业种植面积870亩,辐射带动贫困户及当地农户650多人。党帅说,当地通过建立产业基地、经济实体、贫困群众“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机制,为贫困户提供自主经营、订单帮扶、安排就业、投资分红等多元增收渠道。

当前,屏南县立足本土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高山蔬菜、花卉、林竹、食用菌等10个优势产业,推动建立26个扶贫园区,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了广阔平台。扶贫园区还鼓励贫困户投资入股,进一步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全县投资入股管理的资金达到了1亿元,每年稳定收益约800万元。

人才新政,唤醒沉睡乡村

发布会通过远程连线,将镜头转向了风光旖旎的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

这是一个文艺气息浓厚的“网红村”:古色古香的闽东古厝,变身各具特色的工作室、美术馆、咖啡屋、酒吧,现代文化与传统民居和谐与共。

三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交通不便,生产落后,信息闭塞,大量劳动力外流,原本1400多人口的村庄仅余180多人留守。”屏南县县长柳岳说,那时的龙潭村是省级贫困村,“人去房空,古厝年久失修,青山绿水间难掩破败萧条”。

人,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屏南县提出了文创扶贫的构想:引进高人、引回亲人、引来新人,深挖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凋敝的乡村建设成为有情怀、有活力的美好家园。

一个式微的村庄,如何唤来人才?县里每年拿出1000万元文创专项资金,出台人才引进政策与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创新完善古厝流转机制,建立村级中介平台,避免了哄抬房租等无序现象;创新老屋修缮机制,建立“租赁人出资,助创专家设计,村委会代为建设”的运作模式;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引入第三方企业,实现乡村环境卫生、道路维护、森林防火、物业等统一管理……

几年来,300多人回归龙潭,100多人慕名而来成为“新村民”。他们改造古民居,发展文创产业,让破木屋变成“黄金屋”,让古村重现生机。

像龙潭这样的“网红村”,屏南还有十几个。“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东南、西南三条文创带,文创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产销实现深度结合。”柳岳说,去年,屏南全县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人数占据了60%以上。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宁德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