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宁德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近些年,宁德市蕉城区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延续文化根脉、深入挖掘文物精神内核、创新保护文物技术手段上展现出新气象。

延续文化根脉

日前,蕉城区在媒体平台上广发“英雄帖”,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集思广益推动蕉城古建筑保护和开发,积极推进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工作。

蕉城区素有“海国斯文地”之称,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据了解,蕉城区目前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52处,分布在全区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59个村(社区),年代涵盖新石器时代、隋唐、五代、宋代、元、明、清、民国等。

如何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蕉城区近年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

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博物馆日期间,蕉城区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物遗产保护宣传活动,在做好固定展陈的同时,每年均举办3~4期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临时展览活动来扩大社会影响。同时,还积极走出博物馆办展览,通过走进乡镇和社区办展宣传文物保护。

2019年,蕉城区专门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财政每年划出50万元作为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我们还通过聘用村级文物安全员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蕉城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钟荣富告诉记者,蕉城区在县级以上木构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村聘用1名文物安全员(木构建筑文物数量多的村聘用2名),并为每位文物安全员每月提供600元补助。

挖掘文化内涵

蕉城区霍童镇早在魏晋时期便被尊为“第六大洞天赤城山洞”。为打造“洞天福地”系列旅游品牌,提升蕉城区文化知名度,近几年蕉城区召开多次关于洞天福地研究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

霍童“洞天福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崇尚的“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理念符合当今世界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观。

“我们已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对接,制订了申报‘洞天福地’系列遗产地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三年工作计划。”蕉城区文旅局副局长谢政法告诉记者,前期启动工作已准备就绪,后续工作也在持续跟进,蕉城区将全方位推进洞天文化的保护与研究。

科技助力文保

蕉城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让文物保护更加彻底深入。

早在2017年,蕉城区就创新文物保护工作的方式方法,建设基于物联网新技术条件下的文物安防智慧管控平台,使用远程监控、热成像技术对文物存放的环境、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提升文物防火和防盗的安全级别。

记者在蕉城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的监控室内看到,监控系统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文物库房或展厅的温度、湿度、烟雾、漏水、有害有毒气体等,一旦某项设定值超限,系统就会根据设定的数值进行预警,可及时扑灭初起火灾,并向个人手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微信。

“火灾一直是古城镇和文物建筑最大的安全威胁。有了文物安防智慧管控平台,对文物的防火和防盗都能起到保障作用,经过这几年的运行使用,成效特别明显。”钟荣富说。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得以追根溯源的精神脉络,而文物则是承载着人类活动轨迹、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聚合体。文物保护,让城市的文脉绵延不绝、接续传承。

本报记者 朱子微 通讯员 沈婕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宁德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