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宁德新闻
分享

近年来,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和优势,创新提出“一十百千”工作机制,用好用活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激活基层民主单元,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之路。

听民声

找准民意需求“小切口”

又是一年橙黄橘绿时。走进位于福安市溪潭镇的岳秀村,万亩橙园果香四溢,果农们正趁着晴好天气采收新鲜脐橙。

“今年脐橙的均价比往年翻了一番。”福安市溪潭镇人大代表、岳秀村党支部书记钟旺光一脸兴奋地告诉记者,岳秀村以种植脐橙为主,能卖上这样的价格,果农都很高兴。

但岳秀村的果农也曾因为脐橙品质良莠不齐,遭遇“销售难”的问题。如何提高脐橙品质,卖出好价格,成了萦绕在果农心头的大事。

“在充分了解群众诉求后,溪潭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脐橙种植大户前往赣南、古田等地学习取经。”钟旺光说,“学成归来”后,村里建起了岳秀脐橙产业分拣中心、柑橘技术服务站和农村电商孵化中心,不仅提供脐橙种植技术培训,还提供分拣归类、冷库储存、包装和物流电商等一体化服务,让果农尝到了降本增效的甜头。

和岳秀村同属磻溪流域片区的磻溪村也曾有自己的烦恼。

“原先这一片的溪水又脏又臭,大家都不愿意到这里来。”磻溪村村民刘国平说,早前有些沿溪而居的群众为图省事,直接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溪中,严重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

在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发起“千名代表访民情听民声办实事”活动后,刘国平和几位村民一起向宁德市人大代表、溪潭镇磻溪村党支部书记刘小清反映磻溪污染问题。

“接到群众反映后,溪潭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进行实地调研,并将磻溪流域生态整治纳入人大督办议题。”刘小清说,目前磻溪流域生态整治项目第一期工程已竣工。记者在磻溪村现场看到,如今的磻溪水质清澈,两岸的绿化景观错落有致,防洪堤上还修建了休闲步道。

2022年,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形成“一十百千”工作机制,即以“千名代表访民情听民声办实事”活动为载体,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和9个县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为保障,全市323个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为依托,9200多名人大代表为主体的工作方式,推动民情民意向民生实事转化。

活动开展以来,宁德市人大累计汇总梳理民生问题2275个,已有1484个问题得到解决或部分解决,126个问题转化为代表建议件,13个问题转化为常委会监督议题,其他相关成果仍在持续转化运用中。

解民忧

推动民生福祉“大变化”

乘着快艇出发,沿途可见众多塑胶渔排连接成片,成为一道亮丽的海上风景线。半个小时后,记者抵达宁德市三都澳白基湾海域新型塑胶渔排示范点,三都澳“海上渔排”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便坐落在此。

“现在养殖设施升级了,海漂垃圾变少了,航道通畅开阔了。”三都镇虾荡尾村养殖户陈世昌感慨道,“海上明珠”三都澳是十分难得的深水良港,但随着海上养殖业盲目扩张,污水废水直排严重影响和破坏当地海域环境,让“海上明珠”一度蒙尘。

为尽快恢复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清退和养殖渔排升级改造势在必行。但彼时,海上群众间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给清海工作造成不少压力。

“养殖户还存有‘祖宗海’‘门前海’的观念,对渔排升级改造也有不少顾虑。”三都镇人大主席谢清健说,为此,三都澳“海上渔排”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成立,在化解矛盾纠纷中起到了大作用。

宋向国是宁德市蕉城区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名养殖户。当初,有不少群众来到群众活动室和他反映对渔排升级改造的担忧。为消除大家的疑虑,他率先引进塑胶渔排,新渔排养出来的生态大黄鱼条形好、成色佳,许多养殖户看到效益后纷纷跟进。

随着2020年《宁德市三都澳海域环境保护条例》的出台,为三都澳海域生态资源保护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法治保障和民意支撑,令清海工作得以有序推进落实。

渐渐地,越来越多养殖户自发参与“退养还海”,升级改造渔排的群众越来越多,“祖宗海”“门前海”的观念逐步被“依法用海、合法取得”所代替,养殖中“无证、无序、无度”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经过整治,附近海域的鱼类品质得到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谢清健说,清海期间,“海上渔排”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积极开展代表接待群众活动,收到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10余件,通过逐级递交办理督促落实,不断推动海域整治工作。

“民主就是要解决人民最需要的问题。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是一座‘民呼我为’的桥梁,不论大事小情、陆地海上,都引导人民群众走进来、诉心声,更好地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维护民利,也令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触角得以不断延伸。”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朱子微)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宁德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