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宁德新闻
分享

中秋时节,福安市农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游杰望着已经入仓的稻谷,脸上满是欣喜:“这些粮食由撂荒地复垦而来,今年早稻收了近8吨,预计中稻也能大丰收。”

这片近百亩的撂荒地位于福安市下白石镇下赤村。在不少群众眼里,这些荒地没多大作用。但在游杰看来,这些荒地和那些冷浸田、砂岩地相比,复垦难度小,大有文章可做。

开通沟渠、拓宽道路、引入人工耕种小型微耕机……经过一番“改造”,这块撂荒地摇身变成丰收田。

土地撂荒原因何在?福安市农垦集团(下称“农垦集团”)农村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张祖金介绍,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导致留守老人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他们在体力、文化程度和农业技术等方面有所欠缺,想种好地却有心无力,久而久之便造成土地大量撂荒。

为提升土地利用率,2022年,福安启动撂荒地复垦复种工作,农民将撂荒地流转至村委(村经联社),由村委(村经联社)统一流转到农垦集团,经营权期限7年,按照“农垦集团+N”经营模式,委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复垦复种。

“2022年,我们共流转5593.33亩撂荒地,这些地块普遍存在面积小、位置偏远、土质贫瘠、水资源差等特点。”张祖金说,针对撂荒地年久未耕、复垦难度大等问题,农垦集团对连片15亩以上的撂荒地,第一年给予合作社每亩1500元补贴,小于15亩的,每亩补贴1000元。

复垦复种效果如何?据介绍,福安市农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微耕机10多台、无人机4台、旋耕机1台、收割机1台,覆盖粮食作物耕地、播种、灌溉、打药、收获全过程,并配有专职机械技术人员20多名。

游杰算了一笔账:“过去机械化跟不上,一个劳力一天最多施肥8亩稻田,如果耕地离水源远,需往返取水,一天顶多施肥3亩。现在用无人机施肥,一天可喷洒100来亩,肥料量还减少了近一半。”

穆云畲族乡翁洋村的170多亩撂荒地经福安市雪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复垦后被“唤醒”,种上了水稻、玉米、马铃薯。“这片撂荒地在陡峭的山上,运苗、运肥都很费劲,我们向相关部门申请了单轨运输车,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福安市雪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游雪山说。

合作社进了村,新设备入了田,不仅带来耕作效率的提高,还为村民创收。

“机械无法完成的活,合作社雇村民来干,一天工资在200元左右。”游雪山说。

2022年以来,农垦集团共对接26个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耕种收服务面积达5600多亩。在撂荒地复垦过程中,一些抛荒的茶园、果园也被重新利用起来。

潭头镇潭头村,原先分散、狭小、贫瘠的陡坡地,经引水盘活后种上水稻,今年预计增收粮食5000斤;溪柄镇溪柄村,20亩低产茶园改造为耕地,增收粮食超2万斤……

“目前,福安通过改造低产废弃果园、茶园等,已累计新增耕地1130亩,平均每年可增产稻谷320多吨。”福安市农垦集团农村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马健鑫介绍。(本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陈雅芳 李广)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宁德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 疾控专家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