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原标题:南平加快医疗卫生事业补齐短板 113个项目将落地

18日,南平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召开,会上提出,要加快我市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和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工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医疗卫生,事关千家万户。记者从南平市卫计委获悉,到2020年,全市113个卫生事业补短板项目将全部落地,计划总投资247.13亿元。到2020年,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在全省中上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5岁;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主要医疗卫生资源指标力争达到全省中上水平,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6.5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5人、注册护士数达3.14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传染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0.83人以上,全市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90%以上;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县域内就诊率达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多样化健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健康南平建设迈上更高层次,与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目标相适应。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个城市的隐形资产,也是城市的名片。要发展好医疗卫生事业,必须着眼全市医疗卫生短板,结合全市建设绿色健康产业的契机,建立符合南平市情的体制、机制,满足老百姓对健康卫生资源的需求。”市卫计委主任叶芳说,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五大短板问题。

一是医疗床位不平衡。截至去年底,我市千人均床位数6张,已达省“十三五”规划目标值,但结构不合理,儿科、精神科床位不足。二是资源利用率不高,全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偏低。三是服务能力偏弱,全市医疗机构整体实力排名在全省靠后,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较低。四是公共卫生建设滞后,妇产、儿科、生殖保健等相关医疗服务难以满足百姓需求,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尚未覆盖各地区。五是卫技人才总量不足,按照“十三五”卫生计生规划,到2020年,我市尚缺执业(助理)医生1602人、护士1500人。高学历人员相对较少,全市具备博士、硕士学位的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仅163名,大大低于全省水平。

补齐卫生短板,突出六个方面内容是关键。叶芳介绍,首先要突出规划布局。我市将围绕市级行政中心2018年启动搬迁的目标,满足武夷新区城市功能要求和对十县(市、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尽快构建与新区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合理调整武夷新区、建阳区和延平区医疗资源布局,构建“以南平中心城市综合医院为主导,以县(市、区)综合医院为骨干,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专科医疗机构为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突出结构优化。按照“限扩、调整、降比、提升”的原则调整配置全市卫生资源标准,重在调整床位结构、改善床位条件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

突出补人才短板。“培养专业卫生人才是我市卫生事业发展重中之重。”叶芳说,医学人才培养周期长,尤其是闽北地区缺乏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和基层人才,为此,我市将落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十条措施”和相关配套政策,通过独立或联合办学等方式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将落实吸引人才政策,并加大人才招聘储备力度,落实人才下沉机制,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突出健康产业。将立足我市生态优势,增加“补医养结合短板”和“补健康产业短板”,打造南平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突出项目建设。用项目来支撑武夷新区的医疗卫生能力建设,夯实医疗卫生基础,到2020年,全市113个卫生事业补短板项目将全部落地,计划总投资247.13亿元。

突出信息化支撑。依托南平建设“智慧城市”的契机,打造南平“健康云”平台,按照我市“智慧健康”信息化“43113”总体目标,统筹协调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破解医疗信息数据的“孤岛化”和“碎片化”问题。

“健康助力小康,民生牵着民心。”如今,一批续建及新建的市、县两级卫生“补短板”项目已经在如火如荼进行——南平市人民医院中医妇科重点专科建设已完成部分改造装修、闽北卫生学校新校区二期建设项目已开工、南平市第一医院住院部大楼在年底即将投入使用、南平市智慧健康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持续推进……一股新风正将闽北医疗卫生历史上沉积的尘埃逐渐吹散,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正全面开启。(李思敏)

责任编辑:陈锦娜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饿了么联合和番丼饭等10家品牌为外卖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