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原标题:南平延平:农业、生态和旅游结合 百年“绿色金库”嬗变

南平延平:农业、生态和旅游结合 百年“绿色金库”嬗变

溪后村杉木丰产林 王世亮 摄

闽江源头的富屯溪自北向南徐徐流淌,来到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时,突然折了个90度大弯,向东流去。溪水在此折出了一道道涓涓细流,使这一方山地成了苍苍林海,诞生了一个闻名中外的“绿色金库”。

入夏6月,前来参观“绿色金库”的游客络绎不绝。但见株株杉木异常挺秀,直指蓝天。

“‘绿色金库’的地标物位于王台镇溪后村安槽下,是一片杉木丰产林。1919年春,由溪后村的3位青年农民用插条的方法栽植活的,到今年刚好100年……”导游员的声音在林里悠扬。

历经百载,这片林子依然参天顶立,气派宏伟。“这片树林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明证啊!”一位来自浙江的游客赞叹。

南平延平:农业、生态和旅游结合 百年“绿色金库”嬗变

国务院“绿色金库”奖状

百年“绿色金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镇的‘绿色金库’是国字号的。1958年12月,王台镇选派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会上,周恩来总理以国务院的名义颁发奖状给王台镇,授予王台镇‘绿色金库’光荣称号。”溪后村党支部书记严国平自豪地说,这份国务院奖状就珍藏在溪后村村部的档案室里。

百年“绿色金库”有许多故事。王台镇林业发展历史悠久,自古就有造林生财发家的风尚。当地人添丁要造“添丁林”、陪嫁有“陪嫁林”、养老有“养老林”。因此,该镇种杉育林成风。

一百年前,1919年3月的一天,王台镇溪后村魏声韵、魏声传、魏乃扬3位青年农民,在安槽下用插条的方法造下200亩杉木林。由于这里地形好,常年气温20摄氏度左右,土壤湿润,雨水充沛,加上精耕细作,长势良好。当时村里的大地主魏观光看到后,看上了这片杉林的优良材质,用“买青苗”的方式从3位农民手中把这片杉林买走作“养老林”。解放后,这片杉木林收归国有。

“溪后村安槽下杉木丰产林是有经过权威签定的。1956年9月,中国林科院薛宝田博士、南京林学院院长郑万钧教授及福建省林科所有关专家一行,对这片杉木丰产林进行树干解析,经测定初植密度为240株/亩,平均树高29.2米,平均胸径25.6厘米,每亩蓄积量高达78.9立方米,居全国之首。”王台镇林业站站长康述海介绍说。

南平延平:农业、生态和旅游结合 百年“绿色金库”嬗变

杉木王 张章银摄

王台镇是福建省林业重点区,系我国南方杉木主产区之一。自上个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初期,王台镇的林业尤其是杉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当地人民群众对杉木有着特殊的情怀。

据史料记载,1956年12月,全省第一条简易森林小铁路在王台镇破土动工,至1963年止,王台镇境内建成森林小铁路32.4公里,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外运。1957年以后,王台镇每年生产商品木材达4万立方米左右,高产年份达到4.5万立方米,优质大径杉木材备受欢迎,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1957年,全国造林会议在王台镇溪后村召开,国内外许多专家实地考察了溪后村安槽下杉木丰产林。之后,多次在溪后村召开全国性的林业有关会议或组织会议代表及专家、学者到实地考察、参观。

“我们村自古就有约定俗成的护林传统。获得国务院授奖后,全村人对那片林更是视为珍宝,村里成立了林管会,组建了护林队,呵护有加,禁止滥伐。”现年65岁的村民徐荣广曾任村护林队队长,他回顾说:除了自然损失外,1958年以来,溪后杉木丰产林只有在2013年发生过村民盗砍3株杉木被判刑案件。

据当地林业站调查,至2008年,丰产林面积2.85公顷,平均树高35.2米,平均胸径30.1厘米,保存株数2876株,亩蓄积量70.57立方米。

林业之外,“绿色金库”还为王台镇带来了旅游收入。“‘绿色金库’成为最吸引游客的景点,还带动了我们镇其它的景点一起受游客青睐。”王台镇镇长陈羚说,该镇因越王筑台而得名。遗存在集镇路口的历史悠久的越王台,矗立集镇路边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代表谈判旧址——八角楼等革命遗址,现在都和溪后村“绿色金库”紧密结合,组成了“王台一日游”线路,王台人民群众从保护自然中受益匪浅。

南平延平:农业、生态和旅游结合 百年“绿色金库”嬗变

杉木丰产林 章圣德摄

新时代的“绿色金库” 见证高质量发展

树在年年拔高,人也在天天上进。在王台镇,近年来“绿色金库”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区、镇合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驱车驶入溪后村口,远远便见到一面“中国科特派员第一村”的大红底招牌,村中装饰一新的“中国科技特派员第一村主题馆”赫然扑入眼帘。

“1998年12月,刚从德国莱法州进修过园艺栽培技术的南平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吴敬才,被派到王台镇溪后村担任首位科技特派员,溪后村成为全国科技特派员第一村。全国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周年大会就要在我们村召开。”严国平说。

在科特派的指导下,王台镇的百合花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发展成为延平百合花的主产区,种植百合6500亩,全镇年产鲜切花近4500万枝,加速推进了全区百合花种植产业的发展。

南平延平:农业、生态和旅游结合 百年“绿色金库”嬗变

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指导 陈茂军摄

2014年,延平区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百合之乡”,“延平百合”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和省级著名商标。目前,延平区百合总种植面积约8500亩,年产鲜切花约6000万枝,是全国第三大百合鲜切花产区。

新名片带来新机遇。“我们全镇百合花的年产值约2.7亿元。百合花成为王台镇农民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柱产业,农民把田地流转租赁给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百合,他们既有地租收入,还可入股分红,打工挣钱,实现了家门口奔小康,并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王台镇镇长陈羚表示,“区里还选派许多优秀干部进驻我们镇、村,帮助我们谋划、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项目。”

百合为媒,延平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特色小镇创建的机遇,将王台镇王台村和姜口村、洋坑村、罗坍村、井窠村、新坑村、元圩村、山尾村、溪后村等8个毗连的村,采取“1+8”的模式,连接成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的“绿色板块”,推进百合特色小镇的建设。

去年,王台百合小镇金杉园景观建设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依托延平区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已完成千亩体量的杉木收储,对重点生态区位内近熟、成熟、过熟的人工商品林进行赎买,而后统一进行林分结构改造、优化、提升,从而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并进行科学有序的开发应用。同时,金杉园以溪后百年杉木林为起点,展示不同年龄段杉木,并依托“绿色金库”科普时光隧道、百花园、百树园等节点,开展自然生态科普教育。其间,位于园区内杉木王与杉木丰产林为主的森林文化将得到挖掘与展示,共同讲述溪后的绿色故事。

南平延平:农业、生态和旅游结合 百年“绿色金库”嬗变

百合花 陈茂军摄

金杉园还串联了更多乡村文化与产业元素,旨在构建完整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原本荒废已久的新坑村小学,被赋予了全新的身份——百合文苑民宿。还有,溪后村的中国科技特派员第一村主题馆等建设项目,井窠、王台等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性教育实践基地、8420乡村文化舞台、延平三千年史馆等项目建设已近尾声;王台等村的百合小镇沿线景观工程、富屯溪水美乡村建设、越王广场、王台社会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展示馆(含游客服务中心),以及环山尾—罗坍—新坑自行车绿道工程等项目在推进中;井窠、姜口、山尾、元圩等村的农业博览园、清水虾养殖、中鹭新天地百合产业田园综合体、台湾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王台南方国际特色果蔬经济作物引育种示范区等观光休闲农业项目也都在推进中。这些项目的建成,将使百合小镇村村景不同,移步一换景。

农文旅的融合在王台镇得到演绎,“绿色金库”的招牌再次擦亮。

“区委、区政府决心通过百合小镇的创建,把农业、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实现现代绿色农业和旅游业态的叠加融合,打造新时代‘绿色金库’,呵护王台镇的生态环境,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新坐标。”延平区委书记何明星展望未来,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