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9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刘国军 通讯员 詹国兵 何兴明 王柳珍)
初秋,正值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农忙时节,6500亩水稻收割完毕后,产业重头戏百合花即将登场。在溪后村,花农们忙着给连片的田地起垄,为移栽百合花种球做准备。
20年前,以溪后为代表的闽北农村,粗放型小农经济陷入困境,面临产业结构不协调、生产力滞后等问题,农业科技推广更是“网破、线断、人散”。1998年底,南平市领导驻村调研后,将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吴敬才派驻溪后村指导和推广农业技术,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雏形。在科特派引导下,王台镇找准定位,发展百合花特色产业,现年产值达3亿元,走出了一条弥漫花香的振兴路。
从农村科技服务缺位处入手,运用科技力量破解“三农”症结。1999年2月,南平市向215个建制村派出首批225名科技特派员。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南平调研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并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的署名文章,对科特派制度进行总结提升。此后,科特派制度开始在全省推行,并逐步走向全国。
20年间,南平累计选派科特派10批9483人次,实现1631个建制村科技服务全覆盖,科技对产业增长贡献率从1999年的33%提升到60%以上。在“选”与“派”的循序渐进中,南平科特派制度由单一农业技术服务向宽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综合性服务方向转变,成为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黏合剂”,谱写出科技助推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科技“托举”农业
“三农”问题从根源上是农业生产资源要素稀缺,南平市以科技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带动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为农业现代化垫石铺路。
“多亏林老师给予技术指导,我家雷竹产量、价格都上去了,亩产值从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3万元。”在建瓯市东峰镇井岐村东阳雷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扬杰说起科特派林振清对雷竹产业发展的贡献,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林振清服务竹产业20年,是远近闻名的“竹仙”。上世纪90年代,建瓯竹林管护粗放,竹笋、竹材产量低,整体经济效益低下。林振清通过技术培育和示范引领,扭转了竹农较为原始的管护理念,让建瓯竹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今,已成为“中国竹子之乡”的建瓯,竹林面积达134.5万亩,毛竹林和雷竹林亩均产值大幅提升,竹产业总产值达131.4亿元。
“科特派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发展依靠人力畜力、靠天吃饭的局面和小农生产方式,他们引进大量实用技术和新品种,开发大批农业科技项目。”南平市科技局副局长薛强表示,一批批像林振清这样的科特派扎根闽北农村,指导农民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打造出“中国锥栗之乡”“中国竹荪之乡”等地方名片和相关主导产业,走出一条“三农”突围的南平之路。
有了科特派助推,南平农业发展蹄疾步稳,向着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新路迈进。延平区炉下镇曾是养猪大镇,2017年南平开展集中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攻坚战”,拆除猪栏后,农民转产转业成为当务之急。炉下镇借助省、市、区三级科特派的力量,为退养户转型提供发展思路和技术支持,实现科技与农业融合发展。
“在科特派帮助下,我们从传统的池塘散养变为精准‘圈养’,产出的鱼品质高、市价好,周期短,实现效益最大化。”炉下镇下岚村村民林顺兴从鱼种选育到养殖技术,获得省农科院、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区水技站等各级科特派的全方位指导,建起樟林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如今基地规模已发展到250亩,年产值将突破千万元。得益于科特派引导,炉下镇昔日养猪户在短时间内转型,食用菌、花卉、蔬果种植及水产养殖等绿色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统计数据显示,自推行科特派机制以来,南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9%,两项指标增幅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产业“扶起”乡村
今年7月,接连暴雨让邵武市下沙镇科特派工作群“忙”了起来。“暴雨后水稻出现‘空心虫’病可咋办?”“灾后受淹的瓜田怎么自救?”下沙镇农业科特派吴祥茂白天到田里指导生产,晚上还要梳理农户遇到的问题,并一一在微信群解答。
“我们镇上的9名科特派都分别建了微信群,他们掌握的各种信息第一时间在群里发布,农户可根据需求找到相应的科特派,做到无缝对接。”下沙镇人大主席陈淑彬说,科特派对下沙从工业重镇向产业多元化转型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下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成镇、村、企三级科特派工作站,通过专业人才组团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村集体“两增收”。
从科技人员单向“派”往基层到供需双方双向“选”,科特派制度发展20年间,农民自主创业、发展产业的主动性得到很大提升,牢牢地把饭碗掌握在自己手上。南平市科特派办公室主任林扬说,科特派“授人以渔”,培育和造就1560名“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建阳区潭城街道考亭村村民朱坤华在科特派谢福鑫的指导下,20年来从一个对农业“两眼一抹黑”的外行人转型为葡萄种植乡土专家。“以前在外打工赚不到钱,回村后谢老师送我150株葡萄苗,还帮搭避雨薄膜大棚,教授果穗套袋,鼓励我返乡种葡萄。”朱坤华说,如今他流转30亩地建立家庭农场,一年葡萄产值超过35万元,成为葡萄种植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示范户。随着葡萄种植面积扩大,技术服务需求增多,谢福鑫牵头组建我省首个农技推广志愿者团队“南平市葡萄协会”,朱坤华成为示范推广组组长。目前,协会已引进新品种178个、新技术9项,推广种植面积3.73万亩。
产业发展了,富民又兴村。“水南村2000多户村民过半从事葡萄相关产业,去年村民人均收入比镇区高出2000元。”建阳麻沙镇党委书记张礼华说,目前水南村正积极对接农文旅结合的“圆梦村”项目,农民钱包鼓了,腰杆子硬了,合力振兴乡村的热情更高涨。
“科特派服务已覆盖全市346个贫困村,通过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创业扶贫,推动技术、资本、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与农村土地、劳动力为主的传统生产要素结合。”林扬说,南平市科特派已累计在农村举办各类培训班逾13万场,参训农民700多万人次,带动3.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为贫困村、贫困县“摘帽”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赋能”发展
近年来,南平市把科特派精准导入到现代农业、旅游、生物、先进制造等绿色产业发展上来,促进科技服务向全链条、全要素、综合性服务转变。今年2月,南平市出台《深化创新科特技特派员制度十项措施》,进一步在科特派保障、服务、运作机制上创新,致力打造新时代科特派制度升级版。
如何激发科特派内生动力?南平市支持科特派通过技术入股、成果转让、领办创办企业等方式,与农民、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让要素导入既持续又持久。”据薛强介绍,目前南平全市已有1732名科特派与农户或基层经济组织建立利益共同体,引进、开发项目1705个。
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邵武市第一个工业企业科特派经济利益共同体。“浙江永太企业研究院的何人宝等4位专家组成科特派团队,分别负责锂电池材料的技术研究、制造工艺开发、配套设备技术研发及产品检测分析,让我们的企业在建设发展中能够又快又稳地推进。”公司总经理严永刚一说起他们的科特派,很是自豪。
“我们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把科特派‘派’在产业上,‘嫁’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去年共嫁接高科技产业项目26个。”邵武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站主任傅东跃告诉我们,今年邵武市向永太高新等科特派企业给予“科特贷”专项金融支持,并对科特派创办、领办或服务的12家企业给予300余万元奖励,利用市场机制重组现代生产要素,激活创业动力。
为了加速科特派科技成果向企业效益转化,浦城县依托科技大市场,发挥线上线下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服务功能,通过科技成果拍卖、私人化定制等形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去年12月,浦城举办首场科技成果拍卖活动,有10项科技成果竞拍成功,总成交价754万元。“今年我们对10项落地成果转化情况进行走访,发现所有成果都成功转化为具体技术或产品。”浦城科技大市场工作人员表示。
在南平,科特派工作步履不停,创新不止。6月,为科特派提供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的科技特派员学院鸣锣开课;8月,集科技成果交易、文献资源共享、金融服务、工业设计、三农服务、掌上视频会议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特派员云服务平台上线使用……如今,南平已形成上有高校院所专家,中有科技中介机构、科技企业和服务团队,下有农村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和乡土人才的“宝塔型”科特派服务体系。他们以科技之手,为绿色南平加快发展添砖加瓦。
记者手记>>>
让科特派有更大作为空间
刘国军
依靠科技解决“三农”问题是推行科特派制度的初衷,实践证明这项机制创新颇有成效。20年来,科特派活跃在闽北村庄,“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
当前,如何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三产融合发展的内在需求,找准新时代科特派定位,让科特派有更大作为空间,这对科特派制度创新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在领域上再拓展、政策上再突破、内涵上再提升、模式上再优化。近年来,南平科特派工作向更宽领域转变,从农业拓展到旅游、生物、文创等绿色产业,从农村延伸到涉农电商物流、生态治理及水美城市建设等领域,既聚焦“三农”,又跳出“三农”。
科特派制度,不变的是“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的思路,变的是不断放活的选派方式和政策支持等机制。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对推进科特派工作,个别地方仍存在政策落地不及时、激励扶持难操作等问题;部分科特派面临无法适应科技发展、产业融合等需求,致使服务空泛化的困境。创新完善科特派制度,还需要在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平台建设、加大经济投入、做好宣传激励等方面下足功夫。南平市今年初推出的《深化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十项措施》,正是力图从制度、资金、平台、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创新举措,为打造新时代科特派制度升级版迈出坚实一步。
责任编辑:黄仙妹
- 南平市纪委监委通报三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2019-09-12
- 八家企业入围南平市政府质量奖2019-09-12
- 南平市实施省级“三支一扶”计划, 向基层派遣78名高校毕业生2019-09-12
- 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平专场召开2019-09-12
- 南平、三明两地发布一批人事任免!2019-09-12
- 今天,南平人自信地打出这个手势2019-09-11
-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名单公布 南平市6名教师上榜2019-09-11
- 福建省调研组到南平市开展《福建省革命老区发展条例(修订)》立法调研2019-09-10
- 南平:日创GDP 近五亿元2019-09-10
- 我省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南平专场发布会明日举行2019-09-10
-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
大山深处的“保姆校长”2019-09-16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