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在松溪县特殊学校,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该校创办于1991年,现有在编教师19人,2019年被南平市教育局评为“5A平安校园”。 (吴振伟 摄)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延平区紫云街道前进社区创办“四点半学校”,解决社区中小学生四点半放学至家长下班这段时间无人照看的问题,为孩子们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场所。 (卢国华 摄)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光泽止马中心小学学生在运动场上运动。近年来,光泽县教育部门对城乡20多所中小学校的运动场所进行全面改善。 (游恒亮 摄)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2015年正式启用的建瓯市竹海学校是建瓯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有36个班,可容纳学生1680人。 (魏永青 摄)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武夷学院大门。(资料图片)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武夷学院的前身是位于延平的南平师专。图为南平师专大门。 (范崇智 提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1949年我市开展扫盲识字教育,到1989年作出“科技兴市,教育立市”战略决策,再到近年提出的“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打赢教育翻身仗”目标,70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正真真切切地变为现实。

今年9月1日,南平一中武夷新区初中部开学。学校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包括教学楼、综合楼、报告厅、实验楼和操场等配套设施。

秋风起,秋叶落。南平八中的操场上,学生们在宽敞的球场上训练。“过去,老师上课全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教学条件简陋。如今,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标准化的教学设施,孩子们赶上了好时代。”南平八中校长、南平市特级教师分会会长黄兆平感慨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变迁。

教育为国之大计。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是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主要特征。当前,全市学前教育净入园率96.82%,小学净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99.5%,残疾儿童入学率98.4%,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

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实现,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跃迁,这些年来,我市不断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不断缩小。南平实验小学“90后”教师林琪对此深有感触,“我读书时,数字教学需要到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如今,在自己执教的学校里,每间教室都配备了智能白板,数字教学成为课堂常态,教学条件的改善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崭新的校舍、标准化配置的实验室、优美的校园环境……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带来的红利,正惠及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孩子。

“从‘两基’目标实现到‘双高普九’完成验收,再到完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步履铿锵。”有着40年教育工作经验的省政府特约督学、南平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正科级督学卓美红亲历了我市教育工作的发展,“从前督学以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办学‘硬件’为考察重点,如今,督学更侧重于办学质量、创新成果等办学‘软件’,教育内涵的考核权重不断加大,也侧面反映出我市教育事业由教育教学向教育内涵转变。”“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书香校园”“绿色校园”……精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着教育内涵,也实现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教师周转房建设,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等措施,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全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全市现有学校1122所(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中职、普通高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达49.6万人,教职员工3.7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25万人。全市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汤文娟

⇦学生们开心地领到新书。

⇩南平一中武夷新区初中部校园一角。

(黄杰敏 摄)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