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和支撑。新中国成立70年来,闽北工业发展走过了一条振兴之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一个工业几乎是空白的消费型城市发展成为门类较齐全、体系较完善的全省新兴工业基地。

筚路蓝缕创新业

新中国成立前夕,社会动荡,闽北民生凋敝,市场萧条,工业几乎处于空白。到1949年,闽北仅存20多家手工作坊和小电厂,产值仅1104万元。

“一五”“二五”时期,闽北顺利完成了工商企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工业经济体制,兴建了一批国营造纸、建材、电力、食品、森工、冶金、机械、日用陶瓷等企业,工业发展快速起步。1957年,闽北乡以上工业企业达702个,工业产值12070万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28.25倍和9.9倍,二产比重27.1%,比1949年提高了21.6个百分点。市场逐渐繁荣,物价稳定,1956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04亿元,比1949年增长1.59倍。

闽北工业加速,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1964年,国家实施战略调整,加强“三线”建设,大批沿海企业内迁。如1966年,福州电线厂300余名职工携家带口来到南平安家落户,他们在荒丘之上,披荆斩棘,白手起家,建起南平电缆厂。上山伐木、烧砖盖“干打垒”房,扩建、改建小铝厂留下的老厂房,边安装设备边生产……创业者克服重重困难,用短短3个月时间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和产品试生产任务,用9个月时间完成1966年全年任务,产值817万元,创税利370万元。

抓住沿海企业内迁,支援“三线建设”的大好机遇,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迅速集聚,闽北工业发展迅速。建设者们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扎根山区的精神,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逐步形成了以造纸、轻纺、机械、电子、化工、建材、林产等行业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上世纪70年代,南平电机厂购进全省最大的8米立式车床,使工艺达到当时全国先进水平。

1978年,闽北乡以上工业企业1256个,工业总产值7.746亿元,分别比1957年增长79%和5.22倍,工业经济总量超过厦门泉州漳州,居全省第三位,成为福建省具有重要地位的新兴工业基地。

改革创新激活力

1984年3月中旬,省城原福州二化招待所。一年一度的全省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经验交流会在此召开。这本是一次平平常常的例会,但却由于与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名上书省委的一封题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书,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提出了给国有企业松绑,打破大锅饭的要求,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参会的南平电缆厂厂长也是联名上书者之一。

熟悉那段历史的人们一提到这封呼吁信,都有太多的感慨。当时,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太多的束缚。厂长、经理和二层以上领导的任免权全在上级主管局党委手上,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生产任务全由上级分配,企业生产创造的利润全部上交,企业职工没有多一分的资金福利。

55位厂长、经理的呼吁信,引起了当时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一时间,松绑放松、打破大锅饭之风势如破竹。1984年4月,当时的南平地委在第一时间下发专门文件,为企业“松绑”放权,鼓励企业打破大锅饭,自主经营。

当年的南平电缆厂不但在全市率先推行了从原来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向厂长负责制的改革,而且还打破了企业领导干部终身制传统做法,实行中层干部任期制,由厂长掌握任免行政中层干部的权力,还实行车间、科室经济承包制,试行岗位职务津贴和厂内游动升级和工资总额承包制,切实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使全厂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激发。从1985年起,电缆厂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产品质量每年都呈两位数大幅增长态势。

在《南平地方志·国有企业篇》中,这样描述1995年到2005年南平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历程:十一年来,南平市紧紧抓住列入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债转股”和福建省“促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战略重组”试点城市的三大政策机遇,采取“抓大放小、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再就业工程”等改革措施,全面放开放活国有企业,培植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国有工业企业在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这三个全国和全省的国有企业改革重大决策落实到南平,给闽北国有企业改革的提速添加了“强劲动力”。特别是2003年,市委、市政府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 战略,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改善,工业平台建设速度的逐步加快,闽北工业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外部环境持续优化,工业发展速度逐年加快。

至2005年底,国有企业战略性改革基本完成,全市180家国有工业企业实施破产、关闭、转让、兼并、联合、股权改造等改革措施,实现改组、改制或彻底退出,国企改革面达96%;安置职工总数53656人,解除职工劳动关系38423人,其中,70%以上通过各种途经实现了再就业;盘活存量资产10.8亿元,国有资产变现7.42亿元。一批老国企通过改组、改造重新焕发生机,做大做强,与此同时,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民营、三资、股份制企业等其他经济成分企业迅速发展,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5年,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8.4%,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改革的阵痛中,有的企业成长了,至2005年,南平市有4户工业企业被列入全国1000家的重点骨干企业,有12户被列入福建省100家重点骨干企业;有的消亡了;有的获得了新生。也就是在改革阶段,闽北诞生了上市公司,它们是1998年6月上市的南平造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上市的南平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引领强市梦

近年来,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市委、市政府修订、完善了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扶持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支持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优化投资环境,在政策导向上、扶持措施上更加务实、高效。

2017年,立足闽北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市委、市政府以实施项目品牌带动战略为抓手,以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全力打造先进制造、数字信息等七大绿色产业,制定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十条政策措施等,启动实施一批先行工程重点支撑项目。

2018年,全市工业发展会议召开,出台《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八条措施》《加快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和行业小巨人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十三条措施》等政策,全市兴起新一轮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热潮。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和省级以下工业园区16个,基本形成了以先进制造、数字信息、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为主的产业体系。16个园区规划总面积46.06万亩,已开发面积11.32万亩,累计建成面积4.30万亩;共入驻企业959家,规上企业362家,全部从业人数12.2万人;2018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14亿元,税收21亿元。2018年,南平工业园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49.19亿元,工业增加值61.16亿元,税收入库10.18亿元,为我市工业产值最大的工业园区。

抓项目,龙头带动,打造产业集群,成为闽北产业战略布局的主线。

南平太阳电缆2009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2010年,布局内蒙古包头市,投资上游龙岩上杭铜业;2017年,延伸产业链,进军电缆高新原料;2018年,智能制造、家装电线全面升级,“百亿车间”诞生——控股子公司太阳铜业年产22万吨连铸连轧铜杆生产项目竣工投产。

抓转型,传统产业拓展新空间,焕发新活力。

被誉为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2015年1月1日执行,很多竞争对手因环保不达标被关停整改限产,浦城绿康生化公司因早投入、环保达标,且技术先进,因而逆势上扬,获得发展先机。

抓创新,驱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顺昌虹润精密仪器公司推行标准化运行、信息化驱动、精细化管理的“三化”融合,拥有400多项国家专利及100多项软件版权登记,年产各类仪表30多万台,与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原子能反应堆等“高大上”工程结缘,正努力实现从单个仪表产品生产商向工业控制平台系统提供者的大步迈进。

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70年来,闽北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中、从粗放到集约的发展历程。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1家,规模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551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20家,而1949年全市仅20多家手工作坊和小电厂,产值仅1104万元。

——产业体系逐步明晰。我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数字信息等七大绿色产业,加快打造南平绿色产业升级版。生物产业依托浦城浦潭生物专业园、光泽金岭工业园等重点园区平台,组织实施圣维兽药疫苗、绿康兽药、承天药业等产业支撑重点项目,新材料产业依托南平工业园区、武夷新区,推动南纺高新材料产业园、南铝高端铝合金材料、海源复合材料等重点支撑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新型轻纺、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氟新材料、电线电缆、铝加工、肉鸡加工等一批超百亿的产业集群。

——重点企业日益壮大。目前全市有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2家,共认定72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工业设计中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4件。圣农集团在白羽肉鸡行业中,位居全球第七、亚洲第一、中国第一,持续第二年再次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福能南纺是国家纺织大一型企业,是国内PU革基布行业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行前列;南平铝业是中国铝工业排头兵企业;南孚电池已发展成为在中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中较具影响力、拥有现代化先进生产装备、具有雄厚科技力量支撑的企业。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