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编者按:《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中,讲述了习近平同志指导、调研南平市农村工作创新机制,总结提升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生动故事。如今,科特派制度已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近日,广大扎根南平基层一线的科技特派员在认真学习采访实录后倍感振奋,表示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总要求,不忘初心,永不止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东南网7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通讯员 邓雪)眼下,正是葡萄成熟期。在南平市建阳区,科技特派员应薛养一大早便满载农资,驾车前往水吉镇仁山村葡萄种植基地。每到一个服务点,他都要停下车,钻进大棚察看葡萄长势,为果农答疑解惑。

“你家巨峰葡萄得的是气灼病,今年葡萄产量高,葡萄本身养分不够会造成‘虚胖’,最近又是连续降雨后转高温,葡萄容易患病,一定要舍得疏果,再给葡萄施钙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葡萄“把脉”后,应薛养又“对症下药”,从后备厢取出对应的肥料交给果农,仔细叮嘱后才继续赶往下一家。

“我们种植的种苗、定期施用的肥料、最新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加工酿造技艺,都离不开科特派的指导。”仁山村的周肖义是村里第一批种植葡萄的农户,见证了在科特派接棒式助力下,仁山村从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成为葡萄、橘柚等特色产业集聚地的蝶变。

“原来我们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对于果树种植没有任何经验。2003年,科特派谢福鑫在仔细勘测了水质、土壤、气候等条件后,为我们确定了葡萄种植的方向。”水吉仁山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远兴说,起初,面对种葡萄这件新鲜事,许多农户不敢轻易尝试,第一年,村里只有23户村民种植了74亩葡萄。在谢福鑫、应薛养等科特派无偿传授种植经验和精心指导下,第二年,葡萄亩产值就达到5000元。试水成功后,农民发展葡萄种植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断提高。在科特派的鼓励下,2006年,村里成立合作社,吸纳了周边3个乡镇17个村422户成员,葡萄种植面积扩大到3200多亩。

科特派的到来,不仅让仁山村从无到有发展新产业,还在不断的实验当中总结经验方法,让果农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

2012年以前,建阳葡萄大多是露天栽培。后来,病虫害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了葡萄收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科特派服务团队带着村民到浙江金华、福安等地学习大棚栽培技术,为村民申请农业大棚建设补助。2013年以后,合作社逐渐实现了钢化大棚全覆盖。“有了避雨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我们就可以控制葡萄的种植环境,减少葡萄病虫害和农药的使用。现在,我们仁山葡萄产量、品质都有显著提升,亩产值能达到将近1万元,在市场上也掌握了一定的议价权。”林远兴说,近年来,为提升仁山葡萄的竞争力,每到葡萄丰收季,应薛养都会通过南平市葡萄协会举办葡萄产业活动周,打响仁山葡萄知名度。此外,科特派服务团队还带领农户学习酿酒技术,延伸葡萄产业链。

在科特派不懈努力下,“仁山葡萄”取得绿色食品标志,成为福建省著名商标,仁山山溪葡萄合作社获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我们村90%的村民选择在家发展特色产业,仅葡萄产业年产值就达到1200万元,带动人均增收1.8万元。”林远兴说。

如今,仁山村的科特派工作已不仅限于农业方面。通过“科特派+星创基地”的模式,仁山整合了种植管理、电商物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科技人才,集聚乡村振兴的致富帮手,为农村创新创业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采访中,应薛养告诉记者,他将继续担当好一名科技特派员的职责与使命,让科技创新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记者了解到,科特派制度推行21年来,南平市在政策牵引、保障激励、平台支撑等多方面齐头并进,激励科特派扎根基层创新、创业、创造。南平已选派10批次1.26万名科技特派员,形成上有高校院所专家,中有科技中介机构、科技企业和服务团队,下有农村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和乡土人才的“宝塔型”科特派服务体系,科技对产业增长贡献率从1999年的33%提升到60%以上,科特派制度已由单一农业技术服务向宽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综合性服务方向转变。去年以来,南平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创新“科特贷”专项金融产品、设立科特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方式,不断提高科特派队伍素质,培育科特派创新服务能力,打造新时代科特派制度升级版。未来,南平市还将以七大绿色产业、 “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三大创新和“健共体”项目为重点服务方向,借助科特派力量,为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知名电竞企业遭“跨省执法” 超4亿资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