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东南网7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谢艳荔 通讯员 王柳珍 邓雪)“小白镇长,快来品尝今年的新茶,帮我们把把关。”近日,在南平市建阳区漳墩镇上林茶厂,总经理黄世建热情邀请镇长陈莉娜进厂喝茶。春茶已上市,陈莉娜工作之余总要抽空到茶企,了解大家在工艺、市场流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这几年‘漳墩小白’声名远扬,陈镇长用心帮我们抓品质、打品牌,她是我们漳墩白茶当之无愧的代言人。”黄世建说,正因如此,陈莉娜被镇里人亲切称为小白镇长。

漳墩白茶制茶历史悠久,但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上个世纪以来,漳墩白茶以出口为主,占全省白茶总产量的80%。然而,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漳墩白茶由于制茶技术含量低、生产成品链短和茶山过度开发,销售效益不容乐观。

“以前,我们要背着茶样出去找客商对接,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漳白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赞喜说,受市场的影响,漳墩镇白茶产业逐渐没落,成片茶山被抛荒闲置或改种锥栗等经济作物。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2016年,漳墩镇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4户。

“那时,百姓们是守着生态资源受穷。”陈莉娜说,随着消费者对白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渐提升,小白茶作为漳墩独一无二的名片,只要做好了这片叶子,就能带动百姓走上小康之路。

很快,漳墩从基础设施破题,为白茶产业发展“架桥铺路”。2018年,省道联九线全线贯通,漳墩从边远乡镇一跃成为高速沿线乡镇,随着全镇路网、自来水等补短板项目的完善,漳墩白茶对外运输和招商引资有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抓住白茶产业发展的机遇期,漳墩镇理清思路,加快历史溯源、文化正源等工作,建立小白茶母树及种质资源保护基地。2019年,“漳墩贡眉白茶传统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墩获得“中国小白茶之乡”称号。

在一批“白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引领带动下,漳墩白茶在白茶市场中崭露头角,迅速抢占北上广深及港澳台地区等重点市场,拓展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

“2009年,我们回归国内市场,一开始销售价格并不高,这两年随着北京、上海等地认可漳墩白茶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茶往往还没上市就已经订光了。”叶赞喜说,随着漳墩白茶市场知名度打开,茶青价格从2017年的10多元一斤涨到今年的70多元一斤,农户种茶积极性也逐渐提高。为了提升茶叶品质,漳白茶业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建设1200余亩高标准茶园,吸纳周边近400户茶农为企业提供茶青。

一度“销声匿迹”的茶元素重新回归,原来荒废的茶山复垦了,甚至家家户户的前庭后院都种了茶树。“如今,我们村村有茶企,户户有茶人,几乎全镇都做着与茶有关的工作。”陈莉娜说,全镇涉茶农户5000多户,白茶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去年茶叶年产值突破2亿元。除了茶山种植,制茶、流通、销售等茶产业环节也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岗位。

“每年采茶季我们都会到茶企帮忙做采茶、拣剔等工作,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就能赚4000多元。”漳墩村贫困户肖美仙说。据统计,随着漳墩白茶产业的振兴,全镇将近1/3的贫困户都参与到涉茶产业中来,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为了让白茶成为可持续的致富产业,漳墩镇不仅积极参与南平市“武夷山水”品牌对外推介,还鼓励企业参加茶博会、举办点茶表演和斗茶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茶盏结合等多种方式展示漳墩白茶的别样之美。

近来,漳墩还不断探索“茶文旅”“茶农旅”融合发展。在镇区建设了小白茶展示厅,进驻全镇10余家茶企和建盏企业,为小白茶的起源、发展、技艺等提供展示平台,吸引客商、游客“走进来”。

创新探索的脚步不停歇。建阳区畲乡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泉弟做了一个新尝试。“现在年轻人喝茶的越来越多,他们追求口味,也追求时尚、方便。我们的产品也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李泉弟开发了一种5克的小茶饼,再配上卡通小罐包装,让“漳墩小白”顿显年轻态。

今年5月,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与建阳区白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原料采购、文化弘扬、品牌推广、管理运营、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未来,漳墩将借力知名茶企在资源、营销网络等方面优势,实现促进产销共赢。

“我们将继续以茶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让百姓家门前的绿水青山,化作转型路上的金山银山,让特色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大家共享发展红利。”陈莉娜说。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闽韵传承,研旅古今”——首届福建研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