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南平:生态为先 向绿而兴

农夫山泉武夷山工厂在全国首创“泡水”。 伊凡 摄

东南网7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蒋丰蔓 赖昊拓)盛夏南平,闽北绿能潮涌。

22日,2021福建东南科技论坛——林产工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南平拉开帷幕,知名专家学者、业界代表等济济一堂,为南平打造千亿产值林产工业建言献策;一根9000米长的人造纤维,重量仅0.8克,这是来自福建闽瑞新合纤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内首创,名副其实的“闽北造”;跳出南平看南平,立足闽浙赣交界中心城市的通道优势,南平联合衢州、黄山、上饶共建区域旅游“联盟花园”,互利互惠,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

这些运笔,汇聚而成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生态为先,向绿而兴。今年以来,南平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抓好“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上半年主要指标实现“双过半”,发展态势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生态美,走绿色发展之路

对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今年3月到南平考察时也殷殷嘱托。牢记嘱托,南平勇担使命,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近日,武夷山生物研究所科考调查员在武夷山野外科考时首次发现了古氏草蜥这一物种,再一次刷新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的纪录。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智能大屏清晰展示了公园范围内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实时状态,“天空地”一体化全天候监测体系搭建起生态管护的“防火墙”。

如此,公园生物圈不断“添丁”,各项生态环境指标日趋向好,显示着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代表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渐显,共商、共管、共建、共享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新模式逐渐形成。

无独有偶,顺昌也兴起了一场同样的改革。自古就是“闽江起源处、顺达昌盛地”的顺昌县,境内河流奔腾、交错纵横。作为闽江源头的绿色屏障,如何守住这一份生态资源家底,从2018年3月开始,针对“九龙治水”的沉疴痼疾,该县开始了一场全新的生态监管模式改革。

大干镇率先试点。以前,河湖流域、乡村道路、森林资源、人居环境等分管部门各有“一亩三分地”、各扫“门前雪”,职能既交叉又存在盲区,问题上不来、处置不及时,监管往往流于形式。“改革六位一体,整合6个部门的37项巡查内容,变成一个部门的事,成立县乡两级生态巡查管理中心。”生态巡查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文说。

缘此,化繁为简,政出一门,采用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第三方福州雪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服务,专职的巡查专管员应运而生,专门负责“挑刺”,由县生态巡查管理中心分发给乡镇部门,形成工作闭环,效率上大大提升。但是,人员和资金投入却大幅缩减,人员由原来的637人压缩至76人,将原来分散在6个部门的300多万元资金统一使用,大幅压缩投入。

“改革后,打通了生态巡查‘最后一公里’,而且解决了用工规范问题,让巡查工人工资、保险都有了保障。”张庆文说,以试点大干镇为例,以前光河道管理员就聘了10个,现在全镇只需要4个生态巡查专管员,两两搭档,六位一体,现已发现生态问题4164件、已处理4114件、正在处理50件,处理率达98.8%。

改革在工作效率上做“加法”,在投入上做“减法”,提升生态治理能力,2020年顺昌获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前,顺昌县改革探索已在全省乃至省外许多地方推广,我们正在摸索无人机等智能化巡查模式,制定巡查行业标准,将这场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进行到底。”张庆文说。

改革的命脉在于“系统治理”,一体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修复,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治林、治茶等修复项目协同推进。

“世界杉木看中国,中国杉木看顺昌。”作为全国唯一的杉木之乡,顺昌靠山吃山,将这些木材采伐变现,成了林农祖祖辈辈不变的生活方式。“大批林木砍光,森林质量一落千丈,有林无材,大径材杉木基本没有,生态环境也敲响了警钟。”县国有林场场长赵刚源说。

从经营模式上改变,顺昌开始采用“采伐时保留阔叶树+不炼山耙带整地造地”等模式,变单层林为复层异龄林,改单一针叶林为针阔混交林,将一次性主伐变为择伐。如此,以“树种珍贵化、木材大径化、结构复层异龄化”的近自然经营模式,作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必由之路。

目前,顺昌已完成收储林木林地面积7.62万亩,林场更看重长远账,阔叶林、林下经济等让林场有了更长远的打算。3年来,林场将银行8.1亿元资金导入林业,3272户林农户均达24.76万元,林农不砍树也致富。

武夷山燕子窠茶园亦是如此。通过科研团队“高位嫁接”,茶农广泛栽种大豆、油菜花等绿肥作物与实施物理防治虫害,结合沟施茶树专用有机肥等茶园土壤环境优化技术,提升茶园土壤健康、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同时改善茶叶品质、减少茶树病虫害发生,推进当地产业生态化转型。

“以南平市成为全国首个获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级市为契机,我们将持续探索生态银行、海绵城市、林业碳汇、绿色金融等创新模式,力争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走前列。”市领导说。

南平:生态为先 向绿而兴

智慧税务云厅为群众提供便捷办税服务。罗光耀 摄

产业优,绿色动能加快集聚

绿水青山,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为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汩汩源泉。

依托优质水资源,农夫山泉饮用水项目落户武夷山市洋庄乡工业园区,今年4月完成竣工验收后正式投产,年产100万吨饮用天然水。“武夷山水生态优良,各流域水质功能达标率100%。经研究发现,这里的山泉水在穿林过石后积累了适量的矿物元素,契合了泡茶水‘清、轻、甘、洌、活’的标准,也符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推荐的泡茶水理化指标。因此,我们在全国首创泡茶水,仅在武夷山工厂生产,让优质水资源优势能更多、更好、更快地转化为水产业优势,同时结合当地的优势产业,进一步延伸茶产业链条。”公司总经理徐卫建说,目前公司配置2条生产线,今年产值有望突破亿元。

来到武夷新区芹口组团,今年第一季度全省集中开工项目武夷新区生态食品产业园正在抓紧建设中,源香食品、夷山物产、华润怡宝等项目已签约入园,为南平千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锻造强力引擎。“项目规划用地6800亩,科学布局旅游食品专业园、水产业园、智慧物流园等,实现一区多园的功能,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建阳城区、武夷山景区同城化发展,建成后将是闽浙赣三省交界最具特色的生态食品产业集聚区和观光园。”武夷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传统优势产业正在提档升级。作为拥有多张茶叶名片的重要茶叶产区,南平矢志不渝做好“一片叶子”,惠泽一方百姓。5月23日,中国(武夷)“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高峰会在南平顺利举办,共商茶文化发展、茶产业升级、茶科技创新之路;中国白茶城投入运营,汇聚龙头企业打造白茶发展新高地;印象·泰自然茶汤温泉度假村项目增加茶文化新体验……今年以来,南平多措并举加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地域内山多、林地多、农业资源多样性特点明显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南平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优势资源转化为发展胜势,突出绿色特色,聚焦全域旅游、茶产业、肉鸡加工、竹产业、水产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打造“3+4+5”产业集群,培优做大“一座山、一片叶、一只鸡、一根竹、一瓶水”等特色产业,加快打造绿色产业发展高地。

数据表明,这些特色优势产业挺起南平绿色发展的“脊梁”,今年上半年“3+4+5”产业集群完成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0.5%,食品加工、林产工业、茶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8.7%、15%、14.8%,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9%、136.3%,大项目、好项目不断落地开花,在全省“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综合考评中南平市位居第三。

南平:生态为先 向绿而兴

印象·泰自然茶汤温泉度假村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武夷山旅游业态。罗光耀 摄

机制活,做好营商环境“加减法”

前段时间,南平普降大到暴雨,对当地工农业生产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依山而建的邵武市大诚世纪家居厂区却几乎看不到泥水的痕迹,这都归功于临山一侧5000余平方米的护坡,力主尽快建成护坡的,正是邵武经济开发区主任黄旭应。

“闽北夏季多雨,易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企业必须做好应对汛情的准备。”黄旭应说,从北京引入大诚世纪家居项目以来,他都会定期前来关注排水、消防设施的建设情况。配合项目工期,护坡仅用半个月建设完毕,赶在汛期前发挥作用。作为挂点帮扶该企业的干部,黄旭应给了这家外来企业“一站式保姆服务”,协助办理供地手续、开工“三证”并协调用工,创造了厂区从动工到投产仅用半年的“邵武速度”。

大诚世纪家居项目的落地,正是南平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作为我省欠发达区域之一,南平迎头赶上更需要突出抓营商环境,要先人一招,快人一步,在审批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市领导说。

近日,在南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发证窗口,南平武夷集团高速建设有限公司代表领到了项目地块的不动产权证。这是市里实施“交地即交证”利企措施服务的第一个项目。

“以往在交地之后,企业持交地确认书等材料到不动产登记中心申办登记,中心受理后才进行权籍调查工作,一个流程往往要十几个工作日。”市自然资源局确权登记科科长黄革说。改革后,不动产登记中心从挂牌出让竞买过程开始即指派专人全程参与,在企业办理用地相关手续前,先行对该地块用地的权属、界址、面积认真核对,扫清登记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把企业等待的时间尽可能压缩,做到交地与交证的无缝衔接,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和时间成本。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南平以改革之手开便民之门,“平均压缩时限”“即办事项占比”“平均跑动次数”等指标均位居全省前三,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2%。企业开办时间全面压缩至1个工作日,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企业开办便利度位居全省第二,新登记企业数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2.8%。上半年全市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2.8%。而且,还实现了闽浙赣皖四省边际城市128个事项“跨省通办”,全国“跨省通办”91个事项。

“良好的自然环境已成为南平市的骄傲,而人文环境的打造则事在人为,我们将秉承为民办实事的初心,让营商环境与生态环境比翼齐飞。”南平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魏成和说。

南平:生态为先 向绿而兴

省级重点项目武夷新区体育中心加紧建设中,将是承办2022年第十七届省运会的主场馆。 罗光耀 摄

南平:生态为先 向绿而兴

武夷新区罗光耀 摄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漫画台湾:我们都是中国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