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作为第二批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建瓯市探索“宅票”“宅改贷”等工作方法,并结合产业发展项目,挖掘闲置资源内生动力——

宅改“动”起来 土地“活”起来

东南网10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 通讯员 魏剑生 叶秋艳)作为第二批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日前,建瓯市已经完成46个试点、重点村的调查摸底和数据建库工作。

据了解,建瓯将在明年底之前完成全市农村宅基地的调查摸底、提交可直接对接农业农村部信息管理平台的农村宅基地数据库,编制全市村庄规划,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做好全市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这4项基础工作,激发土地资源的内生活力,为全国宅基地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建立宅改信用

在建瓯市迪口镇可建村,新硬化完成的道路大大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以前这里都是荒地,但大家谁也不肯让出来,导致两个自然村之间道路硬化工作迟迟无法展开。”村主任练怀禄说,自宅改工作开展以来,通过腾退闲置宅基地,该段耽搁已久的道路硬化工程终于完成,全村的道路硬化也顺利推进。

“农民参与宅改工作的积极性,得益于建立起了双方互信。”迪口镇宅改办主任张苏文说。

今年4月29日,迪口镇首批“宅票”颁发仪式在可建村举行。“农民提出申请后,由村级组织明确宅基地四至边界、丈量宅基地面积,进行认定,并在本村公示,无异议后颁发‘宅票’。”张苏文介绍说。

“针对村里要回收空闲宅基地和农民不理解之间的矛盾,我们通过发放‘宅票’,回收农民的空闲宅基地,用于村庄规划或产业发展。我们在‘宅票’上加盖村委会和宅改理事会的公章,相当于开出了一张期票。未来,农民可以通过抵扣、出售、入股、流转等方式盘活这一资产。依托‘宅票’建立起信用机制,从而打消农民对宅改政策的疑虑,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张苏文说。

此前,迪口镇还与建瓯农商银行合作推出“宅改贷”项目,向符合宅改条件的农民或村集体授信贷款,用于宅基地收储、宅基地流转、宅基地建房、裸房装修翻修、新村建设等领域,破解宅改资金难的问题。

截至目前,迪口镇共发放了21张“宅票”,涉及21户农民,面积约3600平方米;审批发放“宅改贷”490万元。

产业无缝衔接

近日,顺阳乡际下村九仙画苑周边几栋土房正在进行改造装修,在保留乡土味道的同时,探索打造农民公寓。“我们用公寓居住权置换宅基地使用权,未来这里将打造成村级画苑。结合周边的九仙山、漂流等旅游资源,周围这一片宅基地将全部作为村里发展研学、乡村旅游等产业的住宿补充。”际下村党支部书记吴德强说。

“宅改的目的是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农民从土地上实实在在获利。”顺阳乡副乡长赖浩华告诉记者,宅改工作开展初期,顺阳乡即组织村民代表到民宿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屏南县参观学习,获得了农民对宅改工作的支持。际下村将闲置宅基地流转给村合作社,实施民宿、餐饮经营项目,目前已流转农房7处,流转宅基地使用权1000余平方米。

建瓯各试点村纷纷将宅改工作与产业发展无缝衔接。

徐墩镇伍石自然村将村庄内部零散闲置宅基地退出后,采取培育绿植、植果种菜模式,加速打造“绿营乡村”。

小松镇湖头村党员无偿退出宅基地约1500平方米,引入社会资本以出租形式,打造“陈田家宴”文旅品牌。

川石乡慈口村腾退宅基地1600平方米,结合乡村振兴项目,计划新建雷竹笋冷库房3个。

东峰镇大房、井岐等村将退出土地用于发展茶、笋等产业。

……

“建瓯普遍存在农民生产生活相分离的情况。偏远的农村宅基地,对农民来讲经济价值不大,居住功能不强,而乡村产业发展对建设用地有现实需求,农民也有获得收益的愿望。”建瓯市宅改办常务副主任刘家旺说,“此轮改革的重点即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破解农村在土地使用上‘一边捆着草、一边饿着牛’的尴尬局面,我们把产业发展同宅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目的导向来驱动工作,从而最终盘活农村的‘沉睡资产’。”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