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13日上午,位于南平市建阳区崇阳北路的建阳区家庭服务业协会里,建阳区乐佳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吴春梅正在授课。这堂课的主题是育婴护理,吴春梅手把手向两名学员传授自己的经验技巧。

教室里这3名妇女都来自建阳的老区村,而来自书坊乡贵溪村的吴春梅,3年前还是建阳区家庭服务业协会的帮扶对象,如今已成长为带动老区妇女灵活就业的“领头雁”。

自2019年启动“阳光1+1(社会组织+老区村)牵手计划”以来,建阳区民政局引导当地12个社会组织深度参与老区村的乡村振兴事业,现已实现全区66个老区村全覆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助农特产外销

建阳的老区村大多地处偏远,生态环境优越,当地村民勤劳肯干,生产出富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但也面临着缺乏销售渠道的难题。

建阳区温州商会是一个在当地耕耘了20年的社会组织,目前拥有180多家会员企业。这些年来,温州商会经建阳区民政局、老区办牵线,对接帮扶了多个老区村。

记者近日在位于建阳区崇阳北路的“革命老区特产展销服务中心”看到,一楼约300平方米的店内摆放着许多货架,上面陈列着茶叶、杨梅干、薯粉、淮山面等产品。中心门口加挂建阳区温州商会的牌匾,二楼作为商会办公之用。在记者采访的间隙,不时有商会会员进来喝茶聊天,离开的时候买走一些特产作为员工福利等。

商会会长刘冬英介绍说,此处原为建阳区民政局闲置多年的房产,去年9月经老区办介绍,商会将其租来,投入60多万元进行装修改造,既解决了商会办公、接待场所不足的问题,又有了帮扶老区村的实体平台,还能展示会员企业的业务、产品,一举多得。

目前,中心陈列着来自建阳区各老区村的30多款产品。此外,商会与全区66个老区村保持沟通,依托遍及全国的温州商会网络以及微信群、朋友圈等交流平台,积极为老区村特产开拓销售渠道。

“前不久,我们商会举办年会,仅会员伴手礼一项就帮助老区村销售了12万元特产。小湖镇的杨梅干是这里的热销产品,自去年9月以来卖出了大几千罐。”刘冬英说,帮助老区村销售特产的同时,商会秘书处也锻炼储备了销售人才,对于推介会员企业的业务多有裨益。“中心的顺利运行让我们有了信心,准备组建直播带货团队,指导老区村提升特产的附加值,帮助他们扩大特产销售。”

建阳区民政局局长谢泽浩告诉记者,除商会外,其他社会组织也各显神通。建阳区慈善总会帮扶莒口镇焦岚村、麻沙镇华溪村复工复产,指导村里的企业、合作社申请绿色食品标志,打造绿色品牌;建阳区农机协会发挥特长,帮助将口镇老区村的合作社、家庭农场提高农业种植的机械化、规模化水平……

促进灵活就业

建阳区潭阳社工服务中心是一家专注服务困难群体的社会组织,拥有心理咨询师、教师、医生等掌握专业技能的志愿者136名,经常下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的活动。与卫健、妇联等部门组织的下乡行动不同,潭阳社工主要承接民政部门的购买服务,把重点服务对象瞄准老区村,且几乎每周都进村服务。近年来,潭阳社工志愿者队伍的技能逐渐丰富多样,服务内容便扩展至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老区村村民灵活就业。

将口镇回潭村地处建阳、武夷山交界处,是一个偏远的老区村。多年来的志愿服务,让潭阳社工负责人张秀媛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说:“村里生态环境好,茶叶、莲子、蓝莓等土特产品质高,可以多做文章。”

今年1月开始,潭阳社工指导回潭村成立妇女互助协会,请来专家对妇女们进行茶艺、家庭教育、电商等培训。同时,从城里接来手工制作服装配饰的订单,交给妇女们加工,人均月增收七八百元。

如今,回潭村100多名妇女把目光投向山外,其中22人成为互助协会的核心会员,2人还当起了带货主播。

建阳区家庭服务业协会2019年开始与书坊乡贵溪村、将口镇胡巷村2个老区村结对帮扶。“一方面,家政企业需要源源不断的用工人员;另一方面,我们对老区村妇女培训家政技能,改变她们对于‘当保姆’的陈旧观念,鼓励她们大胆走出山村自力更生。现在,不少人已经敢‘单枪匹马’到上海、厦门等大城市去赚钱了。”会长朱桂枝介绍说。

3年来,通过送教下乡,建阳区家庭服务业协会已为2个老区村培训了200多名妇女。她们当中超过半数在建阳灵活就业,平均月收入四五千元,其中高级育婴师月收入高达1.2万元。

本报记者 吴柳滔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暨泉州乡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