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浦城县是我省产粮大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近日,记者从浦城县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浦城再生稻种植面积6万亩,目前头季机收基本完成,总产达3.956万吨,11月上旬再生季将陆续成熟收割,预计总产达1.92万吨;全县再生稻平均年亩产可达979.3公斤。

近日,在浦城临江镇,种粮大户马芳华正对经过烤田的稻田进行复水,以满足稻桩第二季生长需求,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通过工作群,县农业部门向种粮户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并派遣技术人员提供现场指导、培训等服务。”马芳华告诉记者。

“2017年我刚成为职业农民时,种的是传统的中稻,种一季收一季。但随着成本的升高,利润也越来越少了。”马芳华说,随着这几年再生稻种植品种和技术越发成熟,他在县里引导下尝试大规模种植再生稻,目前已流转种植水稻4800亩,其中再生稻2700亩。

“所谓再生稻,即选取再生能力强的杂交稻,头季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可再收一季,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降低投入,还能提高产量。”浦城县农技站副站长廖义利介绍道,浦城的气候条件不适宜种植两季水稻,主要种植的单季稻又面临着农资成本上升、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再生稻很好破解了这一困境。

日前,“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临江分院)”在临江镇石壁村揭牌。据悉,科技小院的专家团队扎根田间地头,解决了不少再生稻高效生产的技术难题。对此,当地陈氏泰优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兆武感触颇深。“比如去年头季收割前雨水较多,专家就指导我们及时排水控制干湿环境,保证了产量不受影响。”陈兆武告诉记者,得益于技术帮扶,他的再生稻年均亩产一举突破了1000公斤。

如今,浦城已在12个乡镇建立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万亩示范区2个,总面积3万亩。再生稻示范片头季平均亩产达726.58公斤,比传统栽培增产20.37%,科技赋能成效明显。

种粮赚不赚钱?有没有发展前景?才是普通粮农最关心的问题。

马芳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头季平均亩产700公斤,按照国家收储量价格,1亩可以收入大约1700元,种粮的本钱已经回来了。按第二季300公斤的产量算,每亩纯利润就有600元。”此外,通过购买服务和雇工劳作,马芳华一年大概要付出100多万元的工钱,带动40余户农户增收。

为了扩大粮食产业效益,浦城还坚持打造“浦城大米”品牌,引入专业品牌运营公司,借助“武夷山水”公共品牌的带动,先后参加了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名特优产品进厦航等各类展销活动,全力拓展线上线下推广渠道。

本报记者 赖昊拓 通讯员 袁野 邱春静

责任编辑: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