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近日,记者走进松溪县花桥乡村头村的广场,只见灯光明亮,场地整洁,村民们或成群跳操,或结伴遛弯。

“之前这广场一到晚上就黑乎乎的,大家在村里的‘吃茶话事’点上反映情况,很快就有了落实,安装新路灯后焕然一新,最近天气越来越暖和,广场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村民真忠老对“吃茶话事”点赞不绝口。

松溪县位于闽北山区,乡镇间的距离有远有近,存在人员分散、流动性大等情况。为此,松溪县总结“茶香小院”“群众夜话”“板凳会议”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做法,形成“吃茶话事”工作机制,让村民议事协商成为常态。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上门”

“经过走访讨论,我们村最终选取群众熟悉度高、人流量大的小卖部设置‘吃茶话事’点,布置长椅板凳,提供免费茶水。”渭田镇东边村党支部书记蔡朝丰说。

4月6日傍晚,像往常一样,蔡朝丰走进村里“吃茶话事”点备好热茶。不一会儿,吃过晚饭的村民陆续前来,讨论声也逐渐热烈起来。

“汛期快来了,河水一涨就会淹没我家的农田,大家帮我想想办法。”

“进村的那段路,近来越发坑洼不平,车辆行人通过有安全隐患,得尽早加固路基。”

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坐在一起拉家常、话农事、议村务。

“村民们边喝茶边唠嗑,有啥问题直接说。”听到村民谈起自己生产生活中的难点、痛点和对村里工作的建议,蔡朝丰便记录下来,有的现场解决,有的带回村部找其他村干部好好合计。

在村民看来,这是一个交流无障碍、事情有着落的平台。“我们还选了群众基础好、服务能力强的党员担任‘话事主理人’,打通零距离沟通,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能得到更快解决,村民们自然都喜欢来。”蔡朝丰说。

这样的情景,在松溪县已随处可见。据悉,按照组织便捷、贴近群众的原则,松溪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吃茶”为媒介,依托农家小院、文化广场、廊桥凉亭等场地“量体裁衣”,共设置“吃茶话事”点171个,打破场地束缚,把“坐等上门”变为“主动上门”,提高群众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实现各村镇“家务事”在“家门口”解决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

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吃茶话事”在松溪蔚然成风,不仅将学习、议事、服务窗口前移到村民家门口,松溪因势导入各种资源,“授人以渔”助推产业发展,补上乡村治理的短板弱项。

花桥乡有丰厚的林下资源,为了帮助群众突破产业发展难题多、致富门路少的瓶颈,村里将县级科技特派员叶忠发请到“吃茶话事”点,针对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种植技术进行讲解,与群众开展面对面的交流。

“栽种黄精的时候,芽要往上……”讲解完毕,叶忠发又同群众到新开发的荒芜山垄进行现场指导,让群众进一步掌握种植技术。

话事主题贴近群众诉求,是这一工作机制的动力引擎。各个“吃茶话事”点的主理人根据日常收集的矛盾诉求、重点工作确定话事主题,将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化为“过去式”,基层治理焕发生机活力。截至目前,松溪县已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下午茶”“主题茶话会”等多种多样的话事活动530余次,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推行“吃茶话事”工作机制过程中,松溪县总结形成“三单”“三定”模式。“三单”跟进,即定人、定责、定时三个原则落实问题解决;“三定”即建立“吃茶话事”配套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效果清单,以闭环管理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据介绍,2022年至今,松溪县共落实人居环境提升、水利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120余个。(本报记者 姚雨欣 通讯员 吴振伟 黄思杨)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