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贤强 吴旭涛)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
如何在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对于闽北山区的南平来说,并不易。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科创资源、高端人才相对短缺的问题。
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围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破解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难点,南平首创打造了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如今,南平“绿创”平台已在看产业、找技术、搜人才、配资金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我们的平台能够为需求方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日前,在平台有关负责同志的引导下,记者走进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一窥究竟。
“诊断”与“补链”
位于服务中心大厅的大屏上,实时更新着南平主导产业“四链”的最新数据情况。
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以“数”赋能,通过摸清产业链、嫁接创新链、导入人才链、融合资金链等服务,不断培育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中心主要由线上服务平台、线下服务大厅和运营团队组成。其中,线上服务平台汇集多方数据,还构建了产业链强补固拓模型、靶向企业推荐等模型,具备看产业、找技术、搜人才、配资金等功能。”南平实业集团副总经理胡怡玮说。
开展“产业体检”工作,形成“体检报告”。在平台大屏上可见,目前南平已绘制山、水、茶、竹、鸡和氟新材料、ES纤维、物联网电池8条重点产业创新链图谱,梳理出本地企业4507家,制定了县域重点产业白皮书10份。
富屯溪奔流不息,南平绿色生态产业不少,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的美誉。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林业资源丰富,于1958年荣获“绿色金库”称号。
一江碧水,茫茫群山,孕育着绿色产业发展的生机。然而,由于缺乏大数据等要素的支持,绿色产业家底不清、产业断点堵点难掌握、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需要破解。
带着问题找解法。
去年3月,在科技部推荐下,南平启动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方案设计,7月完成招投标并实施项目一期建设,12月22日揭牌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成果和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团队设立。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通堵点难点。
从重点产业入手开展“诊断”和“补链”。
南平市生态优势产业“一根竹”,是“诊断”的重点。“我们对重点产业链,配备专业的产业服务团队和专家智库,通过行业研究机构梳理产业链节点,由专家系统研判关键技术的难点堵点。”南平市科技局局长谭树龙说。
目前,平台共收到企业提出的竹产业技术攻关需求24项,已解决16项,正在解决8项。同时,平台自动诊断出22项影响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科技部门有针对性地策划生成科技创新项目。
用好“诊断”结果,积极主动开展“补链”工作。针对平台诊断出的“高性能竹机运输装备”“高端竹纤维复合材料(以竹代钢)制造”“竹木智能化精加工技术”等行业关键技术,南平市科技局支持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福建)有限公司等企业策划生成了竹机械设备项目3个。同时,申报省科技厅竹科技专项,已获得立项补助资金125万元。
让长板精准补短板
在南平,“绿创”平台当起“媒人”——让长板精准补短板。
福建福豆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端电子气体生产企业。去年,随着高端芯片和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发展,高纯超净、适用性强的含氟电子特气产品需求增大,但此类电子特气严重依赖进口。审时度势,公司决定进行国产化攻关。
“技术攻关难度大,需要精准匹配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这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福建福豆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修介绍,企业在“绿创”平台上提交了需求。很快,平台为企业推荐了福州大学邱挺教授等6名专家人才。
如今,合作攻关取得突破,企业高纯电子特气及专用化学品项目已投产,提升了高端电子气体国产化率。
尝到甜头,福豆新材料继续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这次,我们和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的院长团队进行了乙烯相关产品的合作,期待很快能够产业化。”马建修说。
在山区企业,科研和人才是短板,技术瓶颈突破难。因为有了“绿创”平台,这些需求点点鼠标就能找到答案。
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人才是长板,需要寻找用武之地。“绿创”平台开展的资源对接也深受科研人员的欢迎。
“我们借助平台,在政府、企业、高校多方面共同努力下,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电子气体研发技术,这种产学研合作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张章静说。
背靠“科特派”发源地,“绿创”平台汇聚了南平市的科技特派员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及全国高水平专家人才库数据,针对产业“卡脖子”问题精准对接,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出题、协同创新模式,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我们还针对企业提出的人才需求,通过人才评价模型,为企业筛选出最合适的专家人才。”南平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
5月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拉开帷幕。在数字福建展馆内,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在主参观路线上“C位”亮相。
大屏上,平台服务竹产业的案例作为成果展示,受到参展嘉宾的关注。在现场讲解的福建南平数字城市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祥堃告诉记者,南平市精心准备,直观呈现了平台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竹产业图谱清晰展示了全市竹产业生产要素资源分布情况,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功能模块整齐分布,哪些节点需要补链,哪些节点需要拓链,都一目了然,吸引不少业内人士点赞。”他说。
这一平台目前已在800多家竹企试用推广。同时,其他7条产业链图谱也在不断吸纳企业接入。随着推广应用的深入,平台功能也将根据需求不断升级完善,实现更多的以“长”补“短”。
动起来才产生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
如何完善创新环境,帮助创新主体产生价值、高质量发展?
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发展,南平不断夯实数据基座。
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一旦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也将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数据只有动起来、用起来,才能产生价值、发挥作用。通过“产业服务团队+专家智库”方式,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立足“创新链”的有效嫁接、“人才链”的精准导入,成效显著。平台共挖掘关键共性技术101项,形成“急用先行”“重点产业”“前沿技术”技术攻关需求42项。同时,今年以来,已为全市280家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员294人,在重点产业上组建了21家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解决企业发展中高端人才不足难题。
除了各类创新资源数据,南平“绿创”平台还汇聚了产业资金流向。这为政策资金精准投放提供了决策辅助。
“在平台上,我们通过线上收集和线下确认企业的资金需求,撮合推荐科技金融产品和科技股权基金,提高企业的资金获得率。”“绿创”中心运营团队负责人张容城说。
福建帝盛科技是国内最大的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生产企业之一。“此前,我们光稳定剂产品主要应用在塑料、涂料、纺织品等领域。现在我们需要延伸产品线,研发用于人体的防晒剂。这就需要新建实验室指导生产。”福建帝盛科技技术总监夏跃雄说。
但研发和新建生产线需要大量资金。于是,福建帝盛科技通过南平“绿创”平台的“配资金”功能,提交了5000万元股权融资需求。平台精准对接资本市场,生成了一套定制化投资方案。去年底,企业顺利签约获得融资,建设了研发楼和新产品的生产线。预计2025年内,三期防晒剂项目将实现投产。
南平“绿创”平台还为竹产业注入金融“活水”。通过企业背景数据调查增信,平台已帮助22家竹企对接合适的金融产品,成功撮合企业融资1.6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南平“绿创”平台已累计为406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6.33亿元,帮助企业实现股权融资21.55亿元。
探索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高位统筹打造绿色产业创新平台,南平已迈出坚实一步。
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以“数”赋能,南平“绿创”平台打头阵。未来,如何完善数据更新机制,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拓展与大院大所、第三方专业数据服务商对接合作,加强平台推广应用,拓展应用场景和细分领域,南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行动还将不断深化。
责任编辑:赵睿
- 南平市延平区郑成功文化街焕新亮相2024-10-21
- 10月1日起实施 南平“共有产权”购房政策来了2024-09-29
- 南平成立水稻种业专家顾问团2024-09-24
- 南平:搬来板凳听“闽北讲习班”2024-09-11
- 专家学者在南平聚论地方政府财源建设2024-08-27
- 向世界推广科特派减贫的“福建经验” 中外嘉宾在南平研讨科特派减贫实践2024-08-19
- 文脉传承出新出彩——南平市积极探索符合市情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全力打造文旅融合品牌2024-08-19
- 治水,延平“绿色转身”2024-08-13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南平市延平区:炉下之问带来的山乡巨变2024-08-13
- 省领导赴南平调研指导工作2024-08-10
-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
浦城剪纸:非遗之花,生生不息2024-10-25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