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平潭新闻
分享

平潭闽剧团面临人才断层

演员正在排练《海瑞升官》

在老街渡船头临时借用的一处庙堂里,戏曲演员随着二胡、鼓板张弛有度的伴奏,深情地演唱闽剧《海瑞升官》第八场戏。虽然只是排练,可演员和演奏者都很投入,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很到位。

从11月1日开始,平潭闽剧团演员就为参加省第26届戏剧会演而紧张准备着,他们将在12月11日正式参赛。为了此次会演,我区下拨剧目创作经费及参赛活动经费150万元。

平潭闽剧团正期盼迎来“春天”。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才流失、没有“根据地”、市场冲击等一系列难题,都在困扰着平潭闽剧团。

平潭闽剧创辉煌

“平潭闽剧团诞生于1943年,当时叫作‘抗日前哨闽剧团’,积极宣传抗日,在这全省闽剧界属于独一无二的。”此次我区参演的闽剧《海瑞升官》作者、国家一级编剧陈道贵,是地道的平潭人,对平潭闽剧团了如指掌。

平潭闽剧团有过辉煌历史。1991年,由陈道贵创作的闽剧《天鹅宴》进京演出,轰动一时。《天鹅宴》获文化部首届全国“文华新剧目大奖”和“文华剧作奖”,开创了闽剧摘取全国大奖的先河,也是闽剧有史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平潭闽剧团演员林友泉,也因此首获“文华表演奖”。

2011年,平潭人主创的剧本再获戏剧界重量级奖项。由平潭人王羚、吴金泰编剧的闽剧《南归梦》,在第25届“田汉戏剧奖”评奖大会上,一举摘得一等奖,位列5个一等奖中的首位。此前,它还获得福建省第六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以及福州市授予的政府最高奖——“首届茉莉花文艺奖”。

“我们的《凤凰蛋》再次进京演出,得到京城专家认可和群众喜爱。到了新世纪后,平潭闽剧团包括《南归梦》在内的每次会演,都获得比较好的成绩。”陈道贵说。

区社会事业局文体处副处长赖民说,平潭曾作为“闽剧大县”,在全省县一级相比,实力一度名列前茅。但如今,平潭闽剧团情况已经开始不容乐观。

平潭闽剧陷维艰

“主要是演出市场受到挤压,改革开放后,民间戏剧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与此同时,电视电影等娱乐方式进入家庭,使剧团的观众流失了。一方面竞争,一方面流失,剧团日子就越来越举步维艰了。”陈道贵说。

现任平潭闽剧团团长吴兆雄感同身受,“我们要靠市场来生存,以前八到十月、正月,都有很多乡镇主动找上门,旺季每月都能演出三十多场。但现在只剩正月是旺季了。”

2012年,平潭闽剧团许多演员选择外走或“下海”,成员仅剩林伊蓉、吴蓉等四五人,剧团一度濒临解散。早在1981年,平潭开办过艺术学校,她们都作为学员,专业学习过四年。

但直到如今,“我们最年轻演员还是1981年从艺校培养出的学生,其实都47、48岁了,再过几年都退休了,如果年轻人没培养出来,我们就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吴兆雄说,平潭闽剧团人才面临断层。

而团部“根据地”成了又一难题。由于历史原因,平潭闽剧团原团址成为“孤岛”。“演员没有办公和排练场所,外聘人员更没住宿场所,日子就非常难过了。”陈道贵说,平潭也没有可供正式演出的剧场,这又是另一难题。

更令人伤感的是,今年10月16日上级发文提及,“平潭闽剧团不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平潭闽剧难忘怀

“一座城市没有文化实力就没有品味。闽剧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平潭民众历来喜欢的地方剧种,不能在我们这代断掉。”陈道贵充满感激地说。

选择坚守的老艺人吴蓉,也对平潭闽剧团有着特殊的情结。她从14岁开始,从福清来到平潭练戏,如今已在平潭扎根。“我们都是艺人,要尽到我们艺人的责任。这么好的团队如果解散,我们心里会特别难受,如果从我们断掉,那更是遗憾。”吴蓉说。

林伊蓉是平潭闽剧团副团长,已待了整整35年。13岁进入艺校,1984年毕业就在平潭闽剧团,一直坚持到现在。“以前很喜欢演戏唱戏,前辈老艺人对平潭闽剧团花了很多心血,他们在创作、表演上的努力,为我们剧团在省内树立品牌。前辈留下的品牌,到我们这届不能断掉,否则会一辈子都会感到不安。”林伊蓉说,舍不得放不下,使得她们再难都想坚持下去。

为了备战这次会演,不少平潭老艺人甚至抽身从北京等地专程赶回来支持。这也让林伊蓉感到,“很欣慰,老艺人对平潭闽剧团都是有感情的。”

平潭闽剧萌希望

“我们要培养招收一批年轻演员,能演传统闽剧,也能演唱歌剧,政府要给予政策和编制。两种培养方式,一是送到福州市闽剧院定向培养,二是我们有条件建成剧院后,自己创办,聘请名师来专门培养。”陈道贵说,筹建闽剧院和培养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陈道贵同时呼吁,平潭闽剧团应与时俱进,升格为区闽剧团。

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也联合印发《关于传承和弘扬福建戏曲的若干意见》。

赖民进一步呼吁,党委政府要重视抢救和扶持传统艺术,对地方戏曲事业投注更多眼光,扶持本土戏曲事业向前迈进。“一要贯彻国家扶持戏曲的政策要求,着力打造闽剧的精品工程。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使闽剧团能在从事公益和文化惠民作出更大贡献。三是解决人才断层和青黄不接的问题,使闽剧发展更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黄小群

最新平潭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专家热议拼多多引领电商西进:打通物流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