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平潭新闻
分享

我们与文明同行 平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侧记

改造后的竹屿湖成 为平潭的一张 “新名片”

每天清晨,城东社区居民郭国耀出门穿过大街小巷,跟熟人互打招呼,拿出手机随手拍下所见风景,捕捉家乡的点滴变化。数日前,一场大火毁了一对年近八旬老人的家,身为志愿者的郭国耀和伙伴们前去看望,当老人紧紧握住志愿者双手的一刻,郭国耀迅速按下了快门。在他的镜头里,有许多这样暖心的画面,城市文明气息日渐浓厚。这一切的改变,源于我区开展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着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改善城市民生,营造文明氛围”,这是平潭创城的初衷,也是城市改变的动力。

一次触动 创城号角吹响  

薛清德是一位在平潭生活了15年的台湾人,对平潭有着深厚的感情。此前,他想把孩子也带过来,一起在平潭生活。可是,儿子儿媳来到平潭后,被满是垃圾的楼道“吓”住了。薛清德儿媳说,垃圾还可以忍受,但是无法忍受多次在电梯里遇到有人吸烟,所以就回台湾了。

在一次座谈会上,薛清德将这件事告诉了区党工委书记李德金,这深深触动了李德金。

平潭,打造的是两岸共同家园,没有跟台湾对接的生活环境,共同家园从何谈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用这一行动倒逼城市文明的改变。”这一想法逐渐在李德金的脑海中成型。

想法一经确定,号角便已吹响。

3月6日,研究部署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专题会议召开。“要把平潭创建成为有平潭特色、台湾味道的文明城市。”这是党工委管委会提出的明确要求。

4月2日,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正式成立。创城工作由指挥部负责全面统筹,七个创城工作组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和相关单位积极协助配合。

平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自此全面开展。全区上下随即成立专项整治组,确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时间、任务和分工,责任落实到人。

一个延伸到基层单位、社区和行政村的创建工作网络成型,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创建工作格局搭起,平潭正以“打好攻坚战”的必胜信念和决心投入到创城工作中。

直面问题 倒逼文明建设  

在平潭闽运汽车站的对面有一条海鲜街,街尾短短50米距离,就有大大小小30多家海鲜批发店和路边摊;在宽不过5米的道路上,大型货车、私家车、三轮车、电动车等互不相让,喇叭声震耳欲聋,一有空隙就争先恐后地挤过。水泥路面被压出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坑,包装袋、虾壳等杂物撒得满地都是。在路边开小卖铺已逾10年的陈女士说,“这里凌晨2点多就开始做生意,讨价还价声、汽车声等各种噪音能持续到晚上八九点,脏乱臭吵,附近居民已经习以为常。”

这是2012年4月13日见诸《平潭时报》的一篇报道。实验区成立之初,区党工委管委会就提出创办报纸和电视,监督不文明现象。从此,新闻与城市文明有了交集。

垃圾堆积成山、道路积水泛滥、“牛皮癣”随处可见……像中埔海鲜街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很多。

诚然,平潭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不文明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但正是因为问题的存在,所以才有创城的需要,倒逼文明建设。

面对问题,平潭综合实验区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市场秩序、环境卫生等专项领域整改……

2015年12月12日,城关水产品和水果批发两市场基本竣工,中埔及上埔的海鲜市场预计春节前就能搬到新市场了。这就是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成果。

全民行动 形成创城合力

“您好,您反映的垃圾是位于龙凤路哪一段”“好的,放心,环卫工人很快就过去”……晚上7时许,市政园林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林从斌手上的电话就没有停过,一个小时后,才有空拨打外卖电话,准备吃晚饭。

创城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林丛斌只是每个部门工作人员的一个工作常态。

创城工作启动后,平潭围绕整治城市建设突出问题、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三重点,全力推进文明平潭建设。

在环境卫生方面,开展全区卫生大清除并形成长效机制,每天800余名环卫工人深入各个街道社区,清除陈年垃圾、“牛皮癣”,逐步取消城区主干道大型垃圾桶,推行沿街店面垃圾上门收集制度;在交通秩序方面,加强整治不按道行驶的四轮车以及未戴安全帽、超载等交通违章车辆,创城以来,被警告或友情提醒的车辆达1万多辆次,开单处罚达8000余辆次,强制拖车213辆,每天路上执勤民警达200余人,并向市民发放18000余份文明交通宣传单。重新设置主干道交通标志、标线等,新增98个停车位,闽运平潭分公司也对城区内30余面公交站牌进行更新换代;在营造浓厚氛围方面,平潭时报、平潭广播电视台、平潭网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报道工作部署,宣传先进,推广经验,加强监督,曝光不良行为。今年以来,平潭时报就刊发了573条关于创城的报道。

目前,创城已深入人心,成了全民行动。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街头巷尾放眼可见,爱心、公益行动不断出现。

点滴转变 文明平潭渐现

“翠园门口的小巷,以前垃圾成堆、乱七八糟,现在变干净了。创城后,平潭整体环境好太多了,市民素质也在提高。”在翠园老人文娱活动中心,几位老大爷正边打牌边聊天。

今年以来,我区不断加大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升级城市硬件,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今年10月,平潭垒球馆承办了首届全国青运会垒球赛,这是全国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垒球馆。目前,平潭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已经完成设计方案,占地面积达35亩。各个乡镇文化站也相继升级完善,成为文明城市建设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方面,今年我区新购置15辆纯电动公交车,并投放在3个离岛使用,另有30辆已签订采购合同,年底将到位。此外,新增公交线路1条,延伸和调整优化线路3条,6家农村客运企业整合完成,大大改善城乡公交系统。在市政设施维护方面,对旧城区23条道路进行维护,改造城区中埔庄、莲花庄、后围区域等9个片区的主管道。

在宜居环境建设方面,今年我区已完成投资26.28亿元,包括美丽乡村建设、城市社区整治、城镇“三边三节点”工程、棚户区及危旧房改造等。此外,共完成造林、补植和园林绿化总面积11058.3亩,占省ZF下达目标任务9390亩的117.8%。

台胞陶俊成清晰地记得5年前第一次来平潭时,印象并不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感觉街道干净了,交通秩序变好了,各种文明现象也多了。现在,平潭不仅仅是硬件环境升级,整体软件水平也在提高,相信会吸引更多的台胞加入共同家园建设。”陶俊成说。

市民陈晓莉就感受到了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在区公安局出入境办证大厅,10分钟便办好护照。全区窗口行业开展优质服务的教育活动,让窗口单位成为展现文明的窗口,让广大市民真正享受到创城带来的实惠。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今年以来,全区人民一以贯之、坚持不懈,朝着“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奋进。

责任编辑:黄小群

最新平潭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以赛促技,“晋”升人才丨第二届“五里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