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平潭新闻
分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实验区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蹄疾步稳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岚岛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平潭践行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绿色宜居家园

竹屿湖沿岸(资料图)

平潭森林覆盖率从1949年的0.3%到今年的37.3%;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实验区连续三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均稳居全省九市一区首位;2017年以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三十六脚湖水质Ⅲ类达标率保持100%……70年来,平潭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在群众心头唱响一曲美好生态环境之歌。

补设施短板 改环境现状

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保障。

原来的平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垃圾直接填埋,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海……生活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平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需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这些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验区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夯实污染防治基础,持续改进生态环境。

在苏平片区青峰码头,青峰村居民的生活污水依靠新建的青峰污水处理站得到了解决。在此之前,生活污水基本上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土壤和海里,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隐患加剧,村民为此烦恼不已。污水处理站的出现和投用,从根本上改变青峰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的现象,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村民都乐开了花。像这样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在平潭还有很多。

近年来,实验区争取中央专项资金约1.15亿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成3个乡镇16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8个乡镇82个建制村垃圾收集与转运工程,解决了3个离岛21个行政村(约3.2万人口)生活污水直排以及8个乡镇垃圾收集问题。

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实验区原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达不到相应标准。实验区立即启动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工程,将原有处理规模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扩容改造后的污水处理总规模为4万吨/日,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现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此外,实验区还建成了金井湾污水处理厂、三松再生水厂等污水处理设施,平潭竹屿再生水厂(一期)也将建成投用。

日前,平潭污泥处理中心正式运行。污泥处理中心可将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好氧堆肥发酵,获得有机肥后用于绿化施肥。“平潭污泥处理中心运行后,不仅将污泥变废为宝,还能服务农林园艺,改善生态环境,有力助推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保护好平潭生态环境这个‘真宝贝’。”项目负责人刘用炳说。

提水体质量 绘生态画廊

水孕育了生命,滋润了万物。而城市供水保障工作,不仅事关民生福祉,更关乎社会稳定。

曾经,平潭某些村庄的村民们将垃圾扔到就近的臭水沟,一到夏天,臭水沟成为蚊虫滋生之所。实验区成立后,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被提上了日程,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置了垃圾箱、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沿线截污引流等一系列措施,让村庄的“脏、乱、臭”景象越来越少。

现在,行走在乡间小路,绿树红花映清水,这样的景色随处可见。坑北村村民俞兆家的房子就在南松溪流域河道边上。“之前,这里是臭水沟,到处都是杂草、垃圾,经过整治后,溪水清澈了不少,杂草垃圾也都不见了,生活也更舒心了。”俞兆家说。

南松溪整治是实验区水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政府和市民的多年努力,已获显著成效。今年1至6月南松溪小流域的平均水质为四类,实现水质由劣五类到四类的跨档提升。

近日,走在围湖而建的平潭竹屿湾生态整治与修复工程项目道路上,记者看到,原本光秃的土坡被各种绿植所覆盖,高山榕、非洲茉莉、木棉、芙花红千层、月季花等近百种绿植错落有致,处处散发着浓郁的绿色生态气息,登高而望,一幅“生态画廊”一览无余。

据了解,该项目通过滨海岸域生态改造工程、海湾水体污染防治与监控工程等,实现绿地率达到75.8%,促进了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平潭最大的都市滨水生态公园,竹屿湖公园在短短几年间,经历了从荒地到生态化立体公园的巨变。竹屿湖公园总面积达到了5862亩,融合了绿地空间与艺术文化,已打造成为集休憩、服务、公共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公园。如今的竹屿湖公园正以一种自然和谐之美 向世人展示着城市与水、城市与森林的和谐对话。

筑绿色屏障 享和谐生活

幸福洋,曾经的万亩沙地,如今林海重重;长江澳,曾经的风口沙地,如今屏障层层……近年来,围绕“一岛两窗三区”战略定位,实验区着眼于建设生态宜居的绿色海岛,依托实施“绿岛花城”项目建设,持续植树造林,绿色宜居新城正成为平潭的又一靓丽名片。

1949年,平潭仅有森林面积1.54万亩,森林覆盖率仅0.3%,五大风口周边124个自然村因严重风沙侵害,39个自然村被迫搬迁。

长江澳作为平潭最大的风口,实验区成立后,长江澳沙荒风口综合治理工作被列为平潭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在原有沿海基干林带的基础上,在海岸前沿堆起防风沙堤、覆土种老鼠刺,筑起多道挡风篱笆构成的防风帐,栽植2年以上的“平潭2号”木麻黄水培容器苗。终于,林进沙退,沿海基干林带不断向前推进,长江澳风口绿色屏障渐渐筑牢,平潭生态建设实现又一大突破。

今年以来,实验区新增绿化6980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5%、达到37.3%,城市绿化率达90%。“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市民家门口充满绿意的“小确幸”,“生态宜居”正不断嵌入平潭人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平潭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漫画台湾:我们都是中国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