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平潭新闻
分享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海坛儿女始终保持敢拼会赢的韧劲,筚路蓝缕、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特别是综合实验区成立以来,平潭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70年来,平潭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发展。如今,实验区正朝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目标奋勇前进。

发展迅猛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0%

70年来,平潭迈着坚定的步伐,经济总量一步一个台阶,呈现加速扩张态势。据实验区统计局提供,平潭的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610万元跃升至2018年的254.28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4167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76倍,年均增长9.0%;人均GDP由1949年的88元提升到2018年的55885元,年均递增7.5%。

特别是综合实验区成立后,平潭迎来了“千年一遇”的发展机遇。40多万海坛儿女勠力同心,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坚持开放开发、先行先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平潭GDP总量突破254亿元,是2009年的2.7倍,年均增长11.7%,人均GDP是2009年的2.1倍,年均增长8.7%。平潭,如今已成为海峡两岸、大江南北乃至海内外各界人士聚焦、瞩目的一方投资兴业热土。

此外,平潭的财政实力也明显增强。1951年,平潭财政总收入仅49万元;到2018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111.49亿元,历史性突破百亿大关,是1951年的22753倍,年均增长16.2%。财政实力的显著增强对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建设、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自然灾害冲击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据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实验区财政投入用于民生支出近7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5%。

结构优化

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平潭产业结构较为单一,194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8.7:1.3:20.0,农业占绝对主导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生产力迅速解放和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了深刻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与此相对应,平潭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升,尤其近几年来,随着综合实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自贸试验区相继获批,“三区”叠加的政策支持效应逐步显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航运物流、海运快件、跨境电商、总部经济、类金融等新业态纷纷落地岚岛,为第三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2018年,平潭三次产业构成为13.6:28.3:58.1,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较1949年提升38.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借助实验区开放开发东风,建筑业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012年,平潭建筑业增加值36.79亿元,首次超过海岛历史传统支柱产业——渔业,成为全区最大产业。2018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突破60亿元大关,达到64.95亿元,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78.06亿元,是实验区成立之初的2.3倍,年均递增9.7%。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张,成为全区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70年来,平潭的三次产业关系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尤其在改革开放、实验区开放开发等重大发展机遇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为平潭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百姓有感

居民收入不断攀升

发展生产、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经过70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奋斗,平潭的经济更发达了,百姓更富有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总体小康,而且正在迈向全面小康。

百姓获得感日益提升首先体现在可支配的钱更多了。据统计,2018年,平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32元,是2000年的8.3倍,年均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9元,比1949年增长了485.1倍,年均递增9.4%。

老百姓的存款也越来越多了。统计数据显示,平潭人民的住户存款余额由1951年的5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50.54亿元。职工薪酬也逐年攀升,职工工资总额由1957年的148万元提升至2018年的24.94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57年的556元提升至2018年的74146元。

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平潭的各项事业也齐头并进:城乡建设如火如荼,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对外开放硕果累累,先行先试推陈出新;科教文卫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平潭牢记初心与使命,紧紧围绕“一岛两窗三区”的战略定位,正深化攻坚行动、实施“八大工程”,以磅礴之力助推平潭经济展翅腾飞,实现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平潭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