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平潭新闻
分享

为了迎接世界遗产大会,平潭综合实验区积极推进世界遗产大会“六个一批”项目,其中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经过改造提升后,环境大变样,景观倍吸睛。25日,记者走进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感受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尽显国际范的文旅目的地。

一条风之路 追溯千年历史

在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入口处,记者首先就被一座立着的巨型雕塑吸引,雕塑整体展现的是两艘独木船乘风破浪的情景。船体由水泥钢筋结构塑造,外面粉刷成仿木复古的造型。船帆、桅杆等则采用黄铜铸造,同样进行了仿古处理,惟妙惟肖。

“我们结合世界遗产大会的参观线路,对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进行了景观提升,设置了‘风之路’主题项目。”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副院长侯榕贵介绍,“数千年前,南岛语族迁徙所使用的工具就是这种独木舟,他们靠星辰、季风来指引方向,因此我们在入口处设置帆船主题雕塑,它是整个‘风之路’的总述。”

扬帆起航,人类文明在一步步发展。顺着入口向基地走去,这条“风之路”尽显南岛语族的文明发展历程,生动呈现了南岛语族族群在迁徙过程中所形成的标志性元素,其中可以看到复活节岛石像、夏威夷茅草屋以及大溪地、关岛雕塑群等,颇显国际范。

“我们在‘风之路’中设置了迁徙之路文化墙,墙上是根据南岛语族迁徙的时间节点,以时间倒叙的方式呈现他们从福建东南沿海到台湾、菲律宾、婆罗洲等地,一直到复活节岛的迁徙路线,展示了各地域的特色符号、图腾等。”侯榕贵说,“另外,我们还设置了台湾广场,未来将布置起台湾高山族传统文化展示墙。”

一座体验园 沉淀灿烂文明

作为承载数千年文明的考古基地,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中处处渗透着历史文化韵味,从景观特色到考古挖掘,都可以窥见灿烂的人类文明。沿着“风之路”一路前行抵达基地大门,经过提升后景观的颇具特色,右侧的龟山遗址遮护棚内也焕然一新。

龟山遗址遮护棚总面积2000平方米,现已开展考古挖掘工作面积约1000平方米,原本遮护棚内设施简单,而经过提升改造后,棚内建起了木栈道,将观光区和考古挖掘区分隔开,方便游客游览,同时还根据现场条件合理设置风扇等降温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遮护棚内还开辟出一个空间作为考古体验园,未来中小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并亲身体验考古挖掘的知识。“平潭具有丰厚的史前遗址资源,这些遗址能证明跟南岛语族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我们设置这样的考古体验区域,希望能进一步做好乡土教育,把挖掘出来的文物和考古的知识、技巧用中小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他们可以直接参与考古体验类项目。”侯榕贵说。

据了解,目前平潭已邀请福建博物院专家为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设置考古体验教程,下一步将完成室内布置,打造“考古体验+研学旅行”的创新模式。“我们之前和一些学校沟通,他们对于打造考古体验项目都表示很有兴趣,未来我们把考古和体验旅游结合起来,相信一定会吸引很多游客。”他说。

一个规划馆 擘画宏伟蓝图

平潭的史前遗址是这座城市宝贵的历史财富,龟山遗址、东花丘遗址、壳丘头遗址等遗址点组成了壳丘头遗址群,这是福建省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6000-6500年。1988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潭壳丘头遗址对于国内外考古挖掘具有重大意义,一直以来,平潭积极规划打造壳丘头遗址公园,而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壳丘头遗址公园项目的推动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壳丘头遗址公园的建设发展,此次,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内还专门改造一处遗址公园规划展厅,展厅内设有巨大的沙盘模型,通过声、光、电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把遗址公园的规划概念呈现在游客眼前。

“原先基地内设置的规划展厅因为空间限制,容纳的人数有限,这次我们的规划展厅空间更大,可以服务更多的游客。”侯榕贵说,“遗址公园规划展厅内通过全息3D投影的技术手段,让站在各个方位的游客都能通过影像欣赏到壳丘头遗址公园的详细规划。”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平潭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暨泉州乡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