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平潭新闻
分享

25日,记者来到位于平潭城关的台湾育达苏菲亚双语幼儿园。教室内,暑期班的孩子们正在平衡木上快乐地玩耍,台湾教师黄晴守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们进行感统训练。

黄晴今年27岁,来自台湾苗栗,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曾是一名运动员的她,将运动元素融入教学中,着力提升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我有信心胜任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为平潭的孩子带来不一样的课程与服务。”

不同于我省其他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之前,是偏居一隅的贫困县,师资短缺、学位不足、生源流失等一度是当地教育事业的短板。

教育,是民生之基。实验区成立后,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呼声更为强烈。为此,平潭一方面嫁接省级优质资源,进行有效“输血”;另一方面,立足对台优势,通过引才进行内部“造血”。

高位嫁接

外业航空摄影数据质量检查、空中三角测量、实景三维模型制作……5月底,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首届无人机应用职业技能交流赛决赛,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平潭校区举行,24支来自全省的参赛队伍同台竞技。

这是我省首次举办无人机应用职业技能赛事,邀请省内多所高校业内专家、行业部门高级工程师对整个赛事进行规范和设计。

为了促成赛事在平潭顺利举行,去年9月起,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师黄净晴就率队在平潭君山镇大中村进行航空数据采集,生成大中村的三维实景模型制作。“相关数据生成用地适宜性评价报告,后期将对大中村相关农作物的土壤进行监测。”黄净晴说。

这只是平潭高位嫁接省级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缩影。直面教育短板,平潭近年来大力引进“优质基因”培育平潭良才,向着高质量教育发展大步迈进。

平潭引进省属福建师范大学平潭附属中学,采取“传、帮、带”模式,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办学质量;加快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搬迁,推动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正式登记设立并入驻台创园,加快补齐实验区本科、研究生人才培育体系。

得益于此,平潭“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今年初,实验区省级人才培育平台建设取得“开门红”——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和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分别列入2022年新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单位名单和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学科类)认定建设名单。

“以海岛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南岛语族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平潭将推动专家工作室、科技企业孵化器、台湾青年实习实训基地、专家服务基地等人才培育载体平台建设。”实验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两岸聚才

师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教师队伍,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平潭立足于对台区位优势,积极试点两岸教育融合发展,不断扩大对台湾教育资质及行业标准的采认,持续引进台湾教育人才、机构落地就业办学,为当地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很快,具有主打国际化课程、寓教于乐等特色的台式教学,成为不少平潭家长的新选择。

台湾教师何佩珊在平潭获得育婴员(三级)职业资格认证后,于2019年底创办平潭初幼格安保教园,成为实验区早教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台胞。这是实验区首家全台资早教机构,设置多功能教室、游戏区等,专为0至3岁的幼儿提供“日托+早教”服务,目前已有12名孩子就读。

何佩珊拥有早期疗育和文教事业经营双硕士学位,她看到了平潭早教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希望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平潭实施台湾职业资格采信,鼓励台师考取大陆教师资格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这里的教育环境。”她说。

如今在平潭,像何佩珊这样的台湾教师还有很多。数据显示,目前平潭共发放13本台湾教师从业资格采信证明,吸引22名台湾教师在岚从教。比如台湾育达苏菲亚双语幼儿园就聘请了10名台湾教师,力求打造以台胞为主的管理团队及教师队伍。“我们希望进一步充实平潭学前教育力量,助推两岸教育行业融合发展。”园长苏云湘说。

与此同时,两岸教育交流也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这些年,实验区积极开展两岸学生游学、两岸专家交流、两岸校际合作,举办两岸青年国学研习营等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岚台教育融合呈高速发展态势。

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智慧教育建设,营造具有平潭特色的“平台+应用+制度”智慧教育生态,通过信息化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同时加快推进两岸科教园区建设,吸引台资参与到幼儿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科技研发等教育事业“全链条”中。

本报记者 林霞 张哲昊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平潭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乡约福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