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平潭新闻
分享

平潭南北街历史文化街区:见证岚岛的沧桑巨变

南街仍保持着旧日风貌。本报通讯员 念望舒 摄

平潭南北街历史文化街区:见证岚岛的沧桑巨变

鸟瞰平潭南北街历史文化街区。本报通讯员 念望舒 摄

曲折蜿蜒,行至巷深。

徜徉在平潭南北街历史文化街区,顺着青石板铺就的道路,映入眼帘的是老者靠着墙角拉家常、小商贩骑着单车沿街叫卖。一座座富有年代感的建筑向远方延伸,一幅幅岁月静好的时光画卷徐徐展开。

南北街位于海坛街道辕门社区,由辕门街、南街、北街、土地街、合掌街等街道组成。在这里,一砖一瓦皆故事,当地人亲切称其为“老城关”。潭城港、县衙署、旧校场、大礼堂等历史遗存,诉说着古平潭街市发展、商贸往来、城市肇兴的历程。2018年,南北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深藏市井旧时光

一条街,一座城,承载着平潭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福清人开始在潭城(今平潭城关地区)和苏澳经营海上运输。清康熙年间,设在福清的清廷水师移至海坛岛,并在此建镇总署,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最初的繁荣与活力。随着时间推移,古平潭城区逐渐扩大,至清光绪年间已建有108间房屋,街区雏形显现。到了上世纪30年代,平潭县城共建有北街、南街等8条街道。

作为平潭城市发展的发源地,南北街历来都是行政机关所在地、经济中心、名人聚居地,这里依潭城港码头而建,周边遍布码头杂货店,一家一户、前店后厂的家庭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穿行于街头巷尾,仿佛推开时间的旋转门。青石板路历经风雨洗礼依旧坚实如初,两旁的石头古厝错落有致,红砖黑瓦间流露出岁月的痕迹,每一道砖缝都蕴藏着古老的故事。岚城影院、粮食局仓库、岚城乡政府旧址等历史遗留建筑星罗棋布,见证了海岛沧桑巨变。

南街曾是平潭最繁华的商业街,道路两旁是一栋栋红砖骑楼,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特色。居住在此的黄庆平经营着一间杂货店,已有30多年了。“这条街曾经店铺林立,可热闹了!”老黄回忆道,水产买卖、金银打造、电机维修、竹篾编织、服装布料等老店鳞次栉比,年轻人一下班最爱来这里逛街。

街区里的古厝风采依旧,其中最知名的当属清代水师名将詹功显的故居。这座古厝位于合掌街,建成于清道光年间,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风格独特,从精美的木雕、石雕到独特的屋顶设计,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古人的匠心,展现了清代平潭建筑艺术的精髓。

作为海坛水师的发祥地,平潭也留有丰富的海防文化遗迹。就在街区角落,还藏着一座炮台遗址,它见证了平潭人民在抗击外敌入侵中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岚岛曾走出不少名人将才,如詹殿擢、刘尧宸等。其中,詹殿擢是平潭“六提督十总兵”之一,是平潭海防历史文化发达的代表人物,他擅长藤牌兵法,并在多次海战中屡建奇功,官至温州镇水陆总兵。

启动文旅新场景

清晨的南北街,静谧而优雅,藏着最惬意的海岛生活图景。

街区一隅,一面百米长的“时代记忆”文化墙格外引人瞩目。古街巷、夏致街、四眼井……墙上绚烂的彩绘,生动地向行人介绍各条街道的历史,于古朴的氛围中增添了一丝时尚气息。

“看镜头,再来一张!”来自福州的摄影爱好者林纪白正和女友在此拍照打卡,“这里老街味儿十足,最能出片。”

乘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东风,平潭旅游业越发兴旺。南北街也依托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与古街风貌,逐渐成为海岛文旅新亮点。

随着City walk(城市漫步)的兴起,平潭以南街为起点、北街为终点,将沿线人文景点串珠成链,打造城关西部地区的City walk环线。同时,凭借独特的时代印记,南北街历史文化街区还吸引了《守岛人》等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

从南街行至北街,复古的街景一路不断切换,好似置身于年代剧的片场。在北街的小巷内,记者被一阵叮叮咚咚的打铁声所吸引,赫然发现这里竟有一间10多平方米的打铁铺。

走近一看,一名皮肤黢黑、满头大汗的男子正在打铁。他叫梁信忠,今年50多岁,从小在北街长大。他告诉记者,自家的打铁手艺已传了三代,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只是“现在活少了很多,几天才能开一次火”。

曾几何时,这条2米宽、200多米长的巷子里开着多间家庭手工作坊。而今,南北街仅存这一家打铁铺。随着老居民陆续迁出,如今的南北街商业气息渐渐淡薄,但其历史底蕴依旧深厚。

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后,相关部门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沿街商铺等老旧房源,提升人居环境,改变南北街“老破差”的光景。此外,辕门社区还借鉴台湾社区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的做法,邀请民俗专家、文化爱好者、老街坊等担任导游,策划生成“詹功显故居—南北街—中正堂—高诚学故居”路线,打造文旅新场景。

2021年,平潭南北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应运而生。项目总投资11.19亿元,核心保护范围面积12.35公顷,重点保护南北街“十境八街”整体空间格局,形成以平潭发展历史脉络为主题,集历史保护、文化展示、文化创意、旅游服务、商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此外,实验区还编制《南北街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计划通过建设标志性景观及相关配套设施,最大程度恢复潭城老街的历史文化风貌,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南北街、品味“老平潭”。

家门口的种种变化,令梁信忠惊喜不已。他十分期待,南北街能够重焕新生,延续街坊们记忆中的老平潭,成为世人认识平潭的新窗口。(本报记者 张哲昊 郭雅莹 程枝文)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平潭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闽清县塔庄镇绿盈乡村建设:桃花园里可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