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莆田新闻
分享

莆田一上市企业高管回乡务农

陈全懿在新农人的玉米种植基地。

莆田一上市企业高管回乡务农

陈全懿(左一)带领团队为新农人寻找品牌亮点。

创业前,莆田小伙陈全懿是一家时装类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年纪轻轻就成为年薪不菲的企业高管,每天在写字楼里接触着最新的流行时尚信息。为了心中的创业梦想,他辞职创办自己的公司,把业务方向选在了与时尚潮流完全不沾边的农业。从最初帮助新农人包装品牌,到搭建网上商城销售各地优质农副产品,如今又回乡利用水库和荒废山林自产生态农产品,陈全懿在务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创办文化传播公司,专门服务新农人

陈全懿1981年出生在莆田市仙游县赖店镇,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泉州市一家时装企业。在这家企业,陈全懿工作了12年,从普通员工一路成长为总经理助理,并在企业上市后担任董事会秘书,成为拿年薪的上市公司高管。然而,正当他的事业顺风顺水、生活日益优渥时,却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当时感觉自己在公司里的发展空间已基本到顶,想从头开创一份自己的事业”。

2015年4月,陈全懿在泉州注册了凡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准备以自己十几年来在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开启创业路。然而,他很快发现,当地同类型的文化传播公司有成千上万家。“后退没有路,前进找不到路,苦恼了好一阵子。”陈全懿说,经过市场调研,他发现专门为新农人和生态农业、农业观光旅游等“农”字号产业服务的同行非常少,而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又契合了消费升级的社会需求,所以下定决心以农业作为突破方向。

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网络工程……尽管创业团队里的90后员工们所学专业都与农业无关,但他们在进军农业后的表现可圈可点。武夷山市一座万亩有机大米生产基地准备开镰收割上市,但产品缺乏包装、知名度不高,陈全懿带领团队给这个基地量身定制了品牌推广方案,设计了全套的包装材料,并且依据有机大米卖相一般、品质上乘的特点,想出了一句“我很丑,但我很可口”的广告语,得到对方高度肯定;仙游县一位年轻创业者准备开办一家农家乐,想迅速吸引食客,陈全懿和团队想到了开设集装箱餐厅的点子,从厦门买来40多个废弃的集装箱,经过整修、装饰后,把普通的农家乐打造成新颖独特的集装箱餐厅,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天都有路过的司机停车下来自拍……

最让陈全懿满意的,是他们对泉州市洛江区虹山乡石龙谷生态旅游区的品牌打造。这里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山,投资者承包了3000多亩山地,计划建成以农耕体验、花海梯田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区。“从我们公司开车到这里要两个小时,为了做好策划,我和团队花了14个月时间,来了30多次,几乎把每一块石头都摸熟了。”陈全懿说,通过实地走访加翻阅典籍,为这个旅游区整理出一系列故事与传说,同时挖掘出彭祖文化、农耕文化、养生文化等深厚的底蕴,还设计了生态氧吧、农耕田野、空中走廊、峡谷观光等多个风景点。“整个项目已经完工,即将对外营业,以后我们的重心就是大力推广这个‘农’字号景区的品牌。”陈全懿踌躇满志地说。

搭建微商城,为优质农副产品找买家

在帮助新农人打造品牌的过程中,陈全懿遇到了新情况——很多新农人种植出优质的农副产品后,还会受困于销售渠道的缺乏。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业务范围从品牌服务向销售渠道延伸,通过“小农大事”微信公众号搭建起网上商城,希望能为新农人解决销售渠道不足的难题。

“搭建网上商城并不难,难点在于寻找高品质的农副产品。”出生于1991年的团队成员吴永宁回忆起商城里农副产品的选择过程,印象十分深刻:“整整花了半年时间,走访了福建、新疆、陕西、辽宁等很多地方的新农人,全部行程6万多公里,一个一个地遴选出20多种产品。”出人意料的是,网上商城里产品并不是高大上的燕窝、鲍鱼、海参等珍品,而是普通的小米、红枣、木耳、香菇等家常粮食和家常菜。“我们提供的就是平常一日三餐所需,但品质绝对有保证、可信赖,主打健康和原生态。”陈全懿说。

实地走访、严格甄选、样品试吃、价格对比……陈全懿和供货的新农人都做了约定,每一件上线销售的商品都要经过10道严格的筛选程序,万一遇到产品有瑕疵,即使遭受损失也要保住信誉。今年中秋节前的销售旺季,陈全懿向浙江省宁波市一个种植户预定的500公斤香菇很快销售一空,他立即追加订单1000公斤,可没想到对方寄来的却是次一级产品。“当时还没付货款,对方主动提出来降价,让我们凑合着卖掉,而且商城客户订单也一个个接连不断,但我们坚决拒绝,自己出了几千元快递费用寄回了浙江。”陈全懿说,尽管损失了大批订单和一笔不菲的快递费用,但主营高品质农副产品的底线守住了,仍是值得的。

正是这份坚守,让“小农大事”选中的农副产品虽然普通但在线上线下都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来自宁德市周宁县的山林散养土鸡蛋,每件45个,仅一家企业就预定了1100件,至今共销售5000多件,而且还成功推行了“半年定制、一月一件”的销售模式;泉州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试吃了“小米+红枣+桂圆”养生粥组合套餐后,向单位工会强烈推荐,最后该医院一次订购了200份作为职工福利发放;虽然所卖产品都是超市里就能买到的普通粮食、干货,但回头客非常多,而且形成了口碑效应……“商城上线半年时间,销售的农副产品达到30多吨。”陈全懿说,尽管做农副产品销售利润不高,而且每逢节假日就要加班到后半夜,但成就感非常强,“我们不仅能帮新农人打响品牌,还能自建渠道直接帮他们销售,感觉很有收获”!

对生态农业上瘾,回乡开发荒废山林

为了营造专门销售高品质农副产品的好形象,陈全懿为公司注册了“古洋樵夫”这一品牌,如今在客户群体中渐渐有了一定知名度。然而,由于没有自主生产,“古洋樵夫”旗下的产品主要以粮食和干货为主,鲜活鱼类和水果类等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的食物难以向消费者供货。“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们再一次拓展业务链条,直接从事农副产品生产了。”陈全懿感慨地说,在服务新农人的过程中,没想到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新农人。

家乡仙游县的一座水库,是他向生产端进军的第一站。“我在当地找到了合作伙伴,共同承包鱼塘,运用不添加任何饲料、全封闭的方式,养殖鲤鱼、鲫鱼、草鱼等生态水产品。”陈全懿说,由于这座水库的水质非常好,加上养殖方式生态环保,所以即便产出的鱼类价格较高,仍然供不应求。19日凌晨5点多,水库又一次收网,像往常一样只捕捞150公斤左右鱼类。早晨7点,鱼送到岸边时,已有好几辆县城开来的轿车在等候了。草鱼一公斤30元,是市场价的2倍,但仍然很快就销售一空,20分钟之内所有捕获在岸边全部销售完毕。“根本不需要卖到市场,经常还需要预定,这就是生态食品的魅力。”陈全懿说。

距离水库不远的一片山林,即将成为陈全懿自主生产农副产品的下一片试验田。记者看到,这里枝叶茂密、杂草丛生,完全是一片荒芜状态。“我们计划整理出30亩山地,用来种植石榴等本地没有的水果。现在石榴品种已经从河南寄过来,正在育苗了。”陈全懿说,公司现在有品牌运营和销售渠道方面的优势,对于自产的水果等农副产品的销售极具信心,而且希望将来能复制这一种植模式,把家乡更多的荒山变成“花果山”,“我现在对生态农业上瘾了,既要把这作为自己的事业方向,也期待着能借此为新农人、为家乡出一分力。”陈全懿说。

责任编辑:林航

最新莆田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山福水·福农优品”亮相第二十一届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