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莆田新闻
分享

海峡网12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今日正式开工啦!”20日上午,位于莆田城港大道秀屿区月塘镇境内的东圳水利枢纽引水配套工程B标段现场,一台台大型货车正运着钢管来到堆场,两台大型吊机高高矗立,伸出长长的臂膀,将两根长达6.73米、直径2.2米的钢管从旁边的堆场吊起,往挖好的明沟中轻放;随后,电焊工人来到两管之间的连接处,开始电焊作业,焊出的火花一闪闪的,吸引着路人驻足观望……

东圳水利枢纽引水配套工程输水线路起点为东圳水库分层取水口,终点为城港大道与吴东大道交叉处,输水线路由延寿溪管桥段、输水隧洞段、木兰溪倒虹吸段、城港大道段及东吴大道段组成,全长42.751公里,设计引水流量4.9立方米/秒,日供水量42.34万立方米;总投资达86625.64万元,建设总工期为36个月。

莆田依山面海,三湾(湄洲湾、平海湾、兴化湾)环绕。受地势西高东低影响,莆田沿海地区缺水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水师提督施琅以三万舟师驻莆田平海,候风谋取台湾。正遇干旱,军中缺水。适平海天妃宫前有一废井,已干枯,因祈于天妃,令人淘之,果得泉涌济师。施琅以为神赐,亲作《师泉井记》,并书“师泉”二字,至今犹存。及澎湖得捷,更念神助,乃奏请朝廷加封。”

为缓解沿海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莆田市花了大力气,实施了东圳水库向沿海引水一期工程,然而由于水量有限,难以满足生产生活之需;近年来,随着莆田临港产业崛起,工业用水日益增加,“用水难”又成为沿海群众、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还好市里下了大决心,把一个日耗水40万吨、且有污染的纸浆大项目果断推掉,不然,再铺一条输水线也不够一家企业用水哪。”莆田市水务集团总经理蔡开国说。

去高耗,为节水;再铺线,为保障。当天,为确保今后沿海中部、湄洲湾北岸临港产业带工业生产用水和湄洲岛、沿海驻军部队生活及农业灌溉等用水不再难,莆田市在开工建设东圳水利枢纽引水工程的同时,也开工建设金钟水利枢纽引水配套工程。当天,投资2亿元的石门澳支线工程(石门澳园区供水工程)同时开工建设,铺设DN800管道9公里,计划2016年9月原水通至厂区,近期供水规模10.2万吨/日,远期19.21万吨/日。

“这两条输水管线竣水通水之后,沿海用水不用愁啦!”听到这样的利好消息,前来参观开工仪式的群众无不拍手叫好。

责任编辑:林航

最新莆田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专家热议拼多多引领电商西进:打通物流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