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莆田新闻
分享

莆田文化改革 成借鉴推广典型 玉湖新城的莆田市图书馆、市科技馆、市青少年宫,将成为莆田市文化新地标  

海峡网12月5日讯 (海都记者 林养东/文 马俊杰/图)文化内涵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刚新晋“全国文明城市”的莆田,自古文教彰明、英杰辈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输送数以万计的高职称人才,其中“两院”院士便有16位。过去五年,莆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形成了五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地域品牌,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人物等。莆田市文化改革的亮点和特色,获得高度肯定。

昨日,海都记者随中央、境外驻闽主要新闻单位和省级主要新闻媒体采访团来到莆田,挖掘文化改革发展的经验成效,为福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两条腿”走路振兴莆仙戏

莆仙戏有“宋元南戏活化石”、“南戏遗响”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长期忽视传承保护与人才培养,剧种传承情况堪忧。“完全走市场化模式行不通,必须要有‘两条腿’走路。”莆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金煌介绍,去年开始,莆田按照“事业体制、企业机制”原则,在编制、资金、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一定保障,促进了莆仙戏这一古老剧种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去年3月,在现有莆仙戏剧院的情况下,加挂莆田市莆仙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牌子,为财政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增加保护、传承和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的职责,配备30名人员编制。今年6月,莆田市莆仙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因为这一系列举措,莆仙戏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白兔记》《目连救母》分别获得第五届、第六届巴黎中国戏曲节的最佳传统剧目奖;《春草闯堂》获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选段入选中宣部、文化部2016年新年戏曲晚会等。

投入近10亿建惠民文化设施

走进荔城区玉湖新城,黄、蓝、绿三座建筑依次排开,分别是莆田市图书馆、市科技馆、市青少年宫,这是莆田市文化新地标,眼下正加紧装修,不日可投入使用。

近些年来,莆田先后投入近10亿元,建成市体育中心、市体育公园、莆仙大剧院等大型惠民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形成县区有文化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村居有文化中心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王金煌说,莆田文化改革发展中形成了五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地域品牌,其中莆田木雕是中国“四大名雕”之一,在中国高端工艺品市场及收藏界极具品牌效应,古典工艺家具高档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金银珠宝首饰加工制造、批发零售占国内市场份额近70%。另外,工艺油画出口总额占全球市场份额30%左右,全球共有妈祖信众约3亿人,每年来莆朝拜、观光达500多万人次。

根据2010年委托北京大学编制的《2010—2020年莆田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莆田将继续以“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东方工艺美术之都”“海峡两岸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三个战略定位,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责任编辑:黄仙妹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莆田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