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莆田:试点建设田园综合体 探路乡村振兴
俯瞰仙游县钟山镇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朗桥村核心区。张力 摄
仅仅几个月,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张洋村村民范明曙已经感受到了身边的新变化:静静流淌了千年的湘溪旁建起了滨水绿道;绿道两旁保留下来的果树、农田、农舍,与清清溪水相映成趣,“桃源小村”的雏形正日渐清晰;村里的闲置农田流转给了食品公司,即将摇身一变成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
在仙游县钟山镇朗桥村,有着几十年竹编手艺的村民董益鹏有了新身份——朗桥村田园综合体的“御用”竹编师傅。古屋修缮的竹编工艺、村道两旁的竹篱笆……现在,董益鹏每月收入可达5000多元,一手竹编技艺也有了更大的施展舞台。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田园综合体”。今年初以来,莆田分别在钟山镇和新县镇探索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不仅改变了两地百姓的生活,更成为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对于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莆田市市长李建辉寄予了厚望:“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明确目标,立足优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
鲜活灵动,试点雏形初现
秋风吹来,数百亩成片稻谷随风摇曳,沉甸甸的谷穗,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金涛滚滚;百亩向日葵花海在阳光下依次盛放,微风吹拂,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人们或在田间耕种劳作,或在村中忙碌建设,处处洋溢着丰收与富民的喜悦……
在仙游县东北部钟山镇,一座田园综合体正在崛起,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这里缓缓铺开。
何谓田园综合体?莆田市农业局产业科负责人林超介绍说,其特色是“田园”,即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发展“农业+”,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当前,莆田正全力创建钟山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以朗桥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各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引进莆田市闽华农业有限公司,流转近千亩耕地,发展优质水稻种植,打造稻田艺术、植物迷宫、四季花海、环田慢道等项目组成的创意休闲田园体验;依托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对23栋老旧民房外墙立面进行原创墙画彩绘,增强农村房屋建筑的艺术气息和村落美化;引入莆田华峰集团,即将对村里至今保留较为完整的6处整片明清时代建筑及古民居进行修缮;2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700多米的道路拓宽工程均已完工;20多间老民居正在进行改造升级,即将建成乡村客栈……“我们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田园综合体雏形已经初现。”朗桥村村主任董美敢高兴地说。
涵江区新县镇张洋村田园综合体则是另一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可推广、可复制的宜游、宜居、宜乐、宜业的‘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创客基地’桃源小村。”新县镇党委书记陈静介绍说,基于张洋村现有生态、农业基础以及当地特有的人文资源,张洋村将打造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多功能复合的田园综合体。
项目启动以来,该镇环境内湘溪流域18公里建设滨水绿道景观,将沿线自然人文景观串联成线,并结合建设迷你马拉松健身跑道、休憩补给等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开辟了古邑新县生态历史文化探寻线路;借助莆田市乡村振兴集团平台,一期流转了300亩农田用于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通过流域水质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张洋村的村貌焕然一新……“田园式”张洋,正在完成美丽蜕变。
破解难题,探索振兴路径
田园综合体建设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愿景很美、模式很新。如何实现?“试点意味着探索。”林超说,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全新概念或业态,目前全国各地都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模板和经验,面对建设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各地都必须自己探索解决路径。
莆田两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
陈静坦言,建设田园综合体,首要面临的困难就是要解决发展定位与整体策划、规划的关系。“整体规划应该围绕发展定位来展开,定下‘一盘棋’的计划,多规合一,才能让所有规划都衔接起来。”陈静说,发展定位是田园综合体的灵魂,必须先由专家对该项目市场分析、精准定位、产业选择、业态组合、开发策略、创新营销、运营模式、创收回报等策划之后,依据这个总体思路,再来指导下一步规划。
而土地问题也一直被认为是田园综合体落地的主要难点之一。“农民是田园综合体的主体,土地的有效足够供给,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董美敢说,创建田园综合体,要解决“地从哪里来”。
直面困难,新县镇和钟山镇两地都在积极探索寻求解决之道。张洋村作为莆田市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中欧城镇伙伴关系结对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完成规划设计美丽莆田·张洋示范点——田园综合体项目;钟山镇正在对接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系统规划产业实施方案。
针对“地从哪里来”,张洋村成立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采取统一整体实测承包地,盘活村民手中的闲置农田,以土地承包租赁的方式,帮助村民获得土地租金收益,也使得业主流转土地的过程更加顺畅;在钟山镇,莆田市农业局因地施策,依托该市与省农科院战略合作的有利平台资源,聘请专家,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对村内农业产业布局及农田灌溉水利进行规划和指导,对村内荒草地、山垅田、无法耕种的烂泥田等闲置农田进行升级改造和利用,同时引导市内种植大户入驻,统一流转,因地制宜开发种植,同步结合生态旅游发展休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产业增收。
创新机制,助力富民增收
田园综合体建设,伴随着管理运营模式的探索创新。莆田两个试点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由政府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公共服务等工作,产业发展则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作为市场主体,莆田市闽华农业有限公司投资约500万元,在朗桥村流转了近千亩土地,种植优质水稻,同时,打造创意休闲田园、发展农事体验。9月23日,莆田将首届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设在了朗桥村。“届时,我们的水稻也将进入收割期,农事体验和创意休闲田园项目都将迎来首波体验客人。”莆田市闽华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丽华说。
田园综合体建设给农民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朗桥村全村人口768户3093人。“田园综合体建设以来,全村有400多人次参与种植、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种。他们以固定就业或打散工的形式,实现就业增收。”董美敢介绍说,依托规划项目的实施,村民们参与项目建设,每人月均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
此外,钟山镇还为朗桥村19户贫困户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万元,投入到村集体发展壮大经济产业项目——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创意农业观景台项目,采取保底分红模式,确保贫困户增收。
建设田园综合体,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最终是要让农民富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是一条重要途径。“下一步,朗桥村计划与闽华农业公司联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共同参与民宿的开发建设,进一步为村民拓宽富民增收渠道。”董美敢信心满满地说。张洋村则计划引导村民通过完成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土地流转,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农业产业,解决留守劳动力,同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吸引社会有识之士和农业龙头企业来村创业,促进融合农村三产发展。(记者 欧碧仙)
责任编辑:黄仙妹
- 莆田市住房公积金账户证明可刷脸24小时自助办理2019-03-29
- 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完成对台轮停泊点接收工作2019-03-29
- 莆田市77家医疗机构接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2019-03-27
- 莆田市一季度20个重点社会民生项目集中开竣工2019-03-27
- 莆田市明确9种情形可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2019-03-27
- 莆田市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首票通关2019-03-23
- 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措施2019-03-22
- 一级水源地挖砂 莆田一男子获刑又赔钱2019-03-21
- 莆田:为97岁台胞及时换发台胞证 助老人顺利回台2019-03-21
- 莆田市46名金融系统优秀青年干部赴乡镇团委挂职2019-03-20
- 最新莆田新闻 频道推荐
-
莆田湄洲岛:绿色电能引领海岛新生活、新生态2019-03-30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