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建莆田市荔城区后黄社区,就走进了淳朴的农村生活与浓郁的历史文化中。在一棵棵郁郁葱葱的荔枝树、枇杷树下,红砖砌成的当地传统民居古朴典雅,翘起的飞檐伸向蓝天,既洋溢着浓浓的莆仙风味,又具有侨乡南洋特色建筑风情。
正值周末,在莆阳民俗文化馆、家规家训馆、观光采摘园、农事农趣体验、农业科普基地,前来参观游玩的自驾市民络绎不绝。后黄传统豆腐皮体验作坊、纺纱织布、搓草绳、采摘等一系列民俗体验休闲项目让游客们乐在其中。
“后黄社区距离莆田城区只有10公里左右。这五年的时间里,我们见证着过去的后黄村逐渐和城市接轨,发展成了一个观光旅游产业红红火火的社区,曾经的村民如今成了社区居民,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日子。”后黄社区党支部书记许丽红告诉记者。
前些年,和不少莆田市郊的农村一样,后黄一半以上的人口进城务工、经商、求学,缺产业、缺人才、缺项目成了当时的后黄村发展的制约因素。
改变始于2014年。这一年,莆田获批为全国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如何一改过去“农民进城”的单一思路,让农民不离村就能通过就地产业升级,实现农村城市化,村民变成市民,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的?针对莆田市域面积小,人口稠密,民间资本比较雄厚的现状,五年来,莆田干部群众通过努力,因地制宜地让城乡实现一体化发展,城乡界限逐步“模糊”。
“后黄村的振兴,走的是文化传承模式。近年来,莆田在文化展示和传承潜力大的村,大力保护好本村地域特有的民俗文化,包括古村落、古建筑等人文景观,同时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加以保护、传承和开发,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共融共生。”莆田市发改委城镇化推进科科长黄颖告诉记者。
许丽红说,通过引入旅游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后黄社区已经拥有了一座30亩现代化温控大棚及一百多亩果蔬种植采摘园以及配套的素食馆和养殖基地,年产值近300万元,周末人流量超7000人。与此同时,通往莆田市区的公交车以及公园、幼儿园、卫生服务站、文化站、社区超市、银行网点等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位于莆田山区的涧口村曾经穷得被戏称为“揭开锅盖番薯干、屋后座座秃头山”。近五年来,通过拆旧复垦,新村建设,确权发证,涧口村已经实现了道路硬化、自来水到户,路灯架设,加工企业入驻,这一“新型社区建设”模式正在条件相似的山区村内不断复制;位于兴化湾畔的传统渔村山前村几年以来利用土地流转及土地确权发证政策,盘活并流转了村里抛荒的3000多亩土地,将每年110万元的土地租金收入用于基础设施提升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成了山前村实现经济发展、村民增收的一个良性循环。
莆田市委副书记程强说,五年来,莆田因地制宜地探索了沿海、山区、平原等不同区域的农村实现就近城镇化、就地市民化的路径。通过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有力地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培育、新型社区的建设、配套功能的完善、农村面貌的改变、村财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探索出了一条规划引领、产业支撑、设施配套、社区转型、人兴业茂的农民就地城镇化发展路子。
“莆田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田园风光、都市生活’为主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1.8%提高到2017年的59.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299元提高到16492元。”程强说。(记者陈弘毅、林超)
责任编辑:黄仙妹
- 莆田市住房公积金账户证明可刷脸24小时自助办理2019-03-29
- 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完成对台轮停泊点接收工作2019-03-29
- 莆田市77家医疗机构接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2019-03-27
- 莆田市一季度20个重点社会民生项目集中开竣工2019-03-27
- 莆田市明确9种情形可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2019-03-27
- 莆田市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首票通关2019-03-23
- 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措施2019-03-22
- 一级水源地挖砂 莆田一男子获刑又赔钱2019-03-21
- 莆田:为97岁台胞及时换发台胞证 助老人顺利回台2019-03-21
- 莆田市46名金融系统优秀青年干部赴乡镇团委挂职2019-03-20
- 最新莆田新闻 频道推荐
-
莆田湄洲岛:绿色电能引领海岛新生活、新生态2019-03-30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