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莆田新闻
分享

原标题:莆田木兰溪畔乡村兴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莆田木兰溪畔乡村兴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木兰溪畔产兴业旺 许武 摄

莆田木兰溪畔乡村兴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利农集团大棚基地 易振环 摄

木兰溪从“不设防”到“不用设防”,前后经历了近20年时间,凝结了几代人久久为功的心血。2011年6月,木兰溪防洪工程全面闭合,这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强调,木兰溪综合治理要统筹考虑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产业布局等,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一体化步伐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现代农业扎下了根

“地处木兰溪畔,时常面临洪涝灾害,如今,木兰溪防洪堤修到了村里,洪灾隐患基本消除了,不仅村庄变美了,还吸引客商前来投资。”近日,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圆头村驻村书记张锦煜告诉记者。

木兰溪自西向东流经该村,环抱村里两座小石山,构成半圆形依山傍水的半岛。每当雨季来临,遇到台风天,这里就被洪水隔成一座“孤岛”,救援队进不去,村民也逃不出。1971年,曾组织修筑过堤坝,但毁于1973年,第二次由政府拨款635万元平整土地,修了一条600多米长的大坝,但也差点毁于2016年的一次大洪水。

说起1973年的那次洪灾,村民曾金林记忆犹新。当时村民开荒了300多亩土地,眼看农作物就要收成了,但由于洪水冲垮了堤坝,最终颗粒无收。后社自然村地势低洼,全部被洪水淹没,村民只好逃到地势较高的前社自然村。

圆头村有3000多人口,耕地不多,部分村民选择出外谋生,留下来的人靠畜禽养殖、手工线面制作为生,而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零。最近几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圆头村取缔了养殖业,整个村庄焕然一新。

洪灾没了,生态环境恢复了,引来了中国利农集团的落户。村里先后平整了1300多亩沙地、荒地和溪床,租给利农集团,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张锦煜说:“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创收七八十万元,给农户每年每亩带来近千元租金。”

利农集团在圆头村集中建设大棚蔬菜基地,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甜瓜、西红柿、小油菜等果蔬,每当农忙来临,优先安排圆头村村民就业,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也给村民增加了一份收入。“接下来还要开辟采摘游,发展休闲农业。”基地技术总监华炜辉说。

在去年村级换届中,张锦煜从镇上到村里任职,补强原本薄弱的村领导班子,并初步拟定了一份发展方案。在木兰溪沿岸,莆田正在建设一条木兰大道,这条大道从圆头村穿过。抓住难得的机遇,圆头村计划发展花卉苗木和工业产业。

圆头村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留下了不少宗族古民居。这些古民居成连片分布,以二进、三进大厝为主,有明清建筑风格,也有南洋建筑风格。围绕古民居,张锦煜认为大有文章可做。在不久前召开的莆田市“两会”期间,作为市政协委员,他也提出相关建议,呼吁当地政府出台古民居总体开发方案。

乡村旅游蓄势待发

走在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旅游开发核心区,随处可见枇杷树、龙眼树、荔枝树迎风摇曳,虽是隆冬时节,树叶有点稀疏,但绿意颇浓,风景秀丽。

青垞村位于木兰溪南岸的南洋平原上,在木兰溪防洪堤修筑之前,这里也是洪水受灾区。“以前一刮台风就发大水,所有的农田都淹了。”青垞村村民林国清回忆过往,木兰溪带给他更多的是不安和满目疮痍。

“过去,村民靠种植农作物为主,经济来源单一,收益微薄。2013年,村子被列为贫困村。”青垞村支部书记陈德云说,如今已顺利脱贫,全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顾名思义,“青垞”就是绿色小山丘的意思。青垞村处在壶公山北麓,村里有一片小丘陵,山中有天然溪涧和谷地,还有成片的相思树和油桐树,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满山都是绿的、黄的、白的,争奇斗艳,景致怡人。

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以及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政策优势,青垞村瞄准了绿色产业,快马加鞭擘画蓝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发展乡村旅游。

“省旅游局委托莆田学院专家,设计了乡村旅游总体方案。”青垞村驻村书记蔡文耀说,“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而且还有钱四娘祖殿、陈发治革命烈士墓、莆田历代治水名人石像园等文化景点,如何将这些旅游资源有机串联起来,需要统筹策划,合理运作。”

去年,青垞村花了近200万元,修了一条1.5公里的旅游公路,还配套了路灯,将一颗古榕树和几个文化景点连接起来,还在路旁盖了一座小木屋,租给采摘园投资商,每年可以收取数万元租金,为乡村振兴持续造血。

“采摘园目前有二三十亩,今年准备再流转八九十亩地,种上百香果、莲雾等特优农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体验。”陈德云说,离采摘园不远处,还有一片玫瑰园,正值花季,已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到此采风,今后还可以作为婚纱拍摄基地。

在青垞村旅游开发核心区,还有一条灌溉渠,东圳水库的水源流行此处。渠道旁边有一条泄洪通道,叫作马头溪,由于河道弯曲狭窄,加上常年淤积和村民占到违建,泄洪能力减弱,去年,当地政府专门立项,对马头溪进行清淤、拓宽、护坡,使之焕然一新。马头溪下游有个小湖泊,名为七星池,在整治完以后,将在这里建个小公园,供村民休闲纳凉。

农村地区变成市区

木兰溪治理后,莆田开启了城市沿溪跨溪、东拓南进的新时代,大幅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原来一些溪畔的农村地区,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繁华市区,崛起了商业和服务业。

随着莆田市区向南拓展,荔园路二期、胜利路等项目进驻城厢区霞林街道肖厝村。原本的旧村庄改天换地,从建制村变成社区,一跃成为高层居住小区和综合商务区的所在地。

“在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前,每到汛期,必定受淹。”肖厝社区党支部书记谢金坤说,拆迁户全部住进了肖厝佳园小区,由村委会下属的物业公司负责管理。眼下,集体固定资产超亿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下黄村与肖厝村隔荔园路相望,当年木兰溪要在村里截弯取直,需要拆除沿河房屋,村民二话不说,就腾出了祖宅、农田和果园,为防洪工程“让路”。“现在没有洪涝灾害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不用再靠天吃饭,可以出租房屋,或者经营店铺,还有一些企业前来投资建厂,人均年收入6万多元。”下黄村支委、宣传委员韩立新说。

沿着荔园路,继续往木兰溪下游驱车前行,来到玉湖新城,这里配套齐全,几条市政道路已经建好通车,图书馆、青少年宫和科技馆对外开放,荔城区第四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投入使用……

玉湖新城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规划用地面积6768亩,涉及9个村庄,彼时深受木兰溪水患的张镇村也在其中。“村里靠南面的拆了一部分,住进了新城安置房,我家靠北面,没被拆到,但也盖了新房。”原张镇村村支书何光亮笑着说,“常常去公园里走一走,到图书馆去看看书,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说起玉湖新城,免不了要提起玉湖的来历。当年,在木兰溪整治过程中,采取了截弯取直的办法,在这里留下了一段旧河道。利用这条旧河道,当地政府开挖了一个水域面积达1200亩的人工湖,兼具城市防洪排涝和景观休闲功能,在湖畔建起了这座新城。

如今,莆田建成区面积已从1999年的28平方公里扩展至现在的93.5平方公里。去年,莆田城镇化率达到59.6%,远远高于20年前的12%。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莆田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