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莆田新闻
分享

原标题:仙游:更喜上宫支部红旗艳 革命故事凝成红色基因

仙游:更喜上宫支部红旗艳 革命故事凝成红色基因

仙游县委书记郑亚木在上宫支部为新党员上党课。郑志忠 摄

海峡网7月4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郑志忠)7月1日,中共上宫支部广场红旗招展,鲜花如海,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情感。

仙游县委书记郑亚木在上宫支部为200多名新党员上党课,他从追寻初心使命、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初心使命三个层面,回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展望了新时代美丽新仙游建设的前景、责任、使命和担当。

仙游200多名优秀老党员意气风发地来啦!他们瞻仰革命旧址、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他们向党旗宣誓、致共勉词、发表感言、奏唱国歌,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对党的深厚感情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各地上千名学生干部群众心潮澎湃地来啦!小学生稚嫩的童音悠扬地传来,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少先队员们从整齐的鼓点中跃动而出,唱响《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青年人手持五星红旗,唱着《强国一代有我在》走来;各个方阵合着悠扬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汇聚在广场……此时广场上两面巨大的五星红旗铺展开来,周边站满了身穿白衬衣的快闪参与者,场面震撼,无不展现出今日仙游之勃勃生机。

仙游:更喜上宫支部红旗艳 革命故事凝成红色基因

上宫支部旧址内部景观 郑志忠 摄

馨山书院建筑历史悠久

中共上宫支部位于游洋镇兴山村,原名馨山书院,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主体保存宋代建筑风格,结构由中厅及四方回廊、台阶、园林组成,进深方向空间层次分明。书院始建于宋,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重修,1898年戊戌变法后改为馨山书院,1919年五四运动后改称兴山小学。

五四爱国运动,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仙游得到传播。仙游出现了进步的学生运动、工农运动和蓬勃的建党活动。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仙游的建党活动遭到严重的破坏,革命处在低潮时期。然而,在这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陈国柱毅然在兴泰里的上宫建立了中共上宫支部,隶属中共莆田特区委。于是在这片红土地上,进而诞生了中共仙游县委,进驻了中共福建省委、闽中特委;并涌现出一批批优秀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继,英勇牺牲。

馨山书院历史悠久,既是兴学摇篮,又是革命遗址。1990年书院被仙游县人民政府授予“仙游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代革命文物”“中共仙游第一支部”等称号。2006年书院被仙游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仙游县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仙游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0年书院被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称号;2016年书院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称号,成为仙游又一个红色旅游圣地,每年都有大批的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等来中共上宫支部参观。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教材,是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仙游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志挺说,中共上宫支部是仙游县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具有浓厚的革命历史传统氛围,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载体,已成为全县开展党建活动的品牌基地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仙游县委极为重视革命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革命先辈对党忠诚、坚守初心的政治品格,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仙游:更喜上宫支部红旗艳 革命故事凝成红色基因

上宫支部纪念馆外景 张力 摄

上宫支部旧址焕发新颜

馨山书院历经沧桑,虽经多次修缮,但风雨侵蚀,形貌斑驳。修缮革命旧址,让它重新焕发荣光,迫在眉睫。

今年3月初,仙游县委决定对馨山书院进行全面修缮,县委书记郑亚木先后多次听取规划方案汇报,并到实地调研,要求“高起点、高规划、高质量”开展修缮工作,让上宫支部成为仙游又一个红色旅游胜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活力。

说干就干,把该干的事干实,把必须干的事干好,这是仙游干部一贯的作风。中共上宫支部景区提升改造工程项目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坚持“又好又快又省”的目标要求,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总面积100公顷,提出“一心、二轴、四景、一片区”的景观结构分析布局。这里的“一心”,即以游客服务中心为核心,包含主入口广场及周边服务驿站。“二轴”,就是以田园风光、美林美丽村庄为游览重点的自然风光游览轴;以兴山古街景观、中共上宫支部景点为重点的人文景观游览轴。而“四景”包括中共上宫支部核心建筑、兴山古街、田园风光、美林村庄景观四个重要景点。“一片区”就是要形成以中共上宫支部为核心的红色爱国教育旅游景区。

据项目现场建设负责人黄朝华介绍,上宫支部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分两步实施,一期项目投资约1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上宫支部旧址主广场提升改造、环上宫支部旧址山包恢复和绿化补植以及兴山小学旧校舍修缮改造等三大项目。目前,一期工程顺利竣工投用,书院周边遍植香樟、金桂、福建山樱花、罗汉松,地被满是四季青草籽,混播肾蕨、沿阶草、毛杜鹃、红花檵木、重瓣金鸡菊、满天星,其中乔木432株、灌木1.5万平方米,一片绿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支部旧址入口广场铺装面积4300平方米、步道248米,同时恢复古井,广场围墙、挡土墙、标志景观石、路灯等也修葺一新。此外,中共上宫第一支部革命纪念馆也重焕生机,各个陈列室里、展柜上随处可见革命年代的一些老物件,让人真实地感受革命精神在仙游大地代代传承,从而以更饱满的情感投身到新时代美丽新仙游的建设热潮中去。

革命故事凝成红色基因

6月5日,上宫支部旧址修缮组在建筑物的西侧发现了一口被填埋的古井,据当地五老人员回忆,当年陈国柱以教书匠身份为掩护,把革命的火种带到了馨山书院。当时他发现师生吃水困难,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便与上宫支部的同志们组织群众,一起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带头在书院西侧挖起水井来。水井挖成了,师生和附近的村民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陈国柱还经常在井边读书,策划组织当地群众开展革命活动。

开馆当天,迈进上宫支部纪念馆,只见前厅回廊布展墙上,悬挂着由仙游县油画协会知名画家制作的18幅支部革命活动油画。上宫支部从1927年4月成立,至1949年8月仙游解放,这22年间发生了18件大事,仙游县委宣传部据此编写了18个革命故事。

中共上宫支部成立后,支部书记林锦棠以《新仙游报》《仙游特刊》为宣传材料,唤醒民众奋起革命;他们组织依靠农民协会,开展互助互救、抗租抗捐活动;成立声援东乡农民反抗烟苗捐暴动的特别行动小组,开展抗“烟苗税”暴动;联络组织地方武装,支持麦斜岩108团积极发动“五抗”斗争;开创古邑第一个红色基层村,点燃了松柏洋革命斗争的烈火;组织成立莆仙永边界苏维埃政府,让反动统治者大为震惊;声援游击区反围剿,策反民军支持革命,武装游击队。

1935年秋,上宫支部书记林锦棠被指派为游洋田管处监秤员,引导当地群众抗粮;他办起了战时民校,斗智斗勇营救教师李玉衡,1943年他英勇就义。闽南抗日义勇军成立后,上宫支部为联络站,支部成员兰炳雄乔装轿夫参战袭击了国民党顽固派操纵的涵江交通银行,武装破仓分粮济众。1949年6月中旬,古邑乡人民政府成立,开始募捐借粮支前;8月12日,国民党军队妄图进犯兴泰游击区,闽中游击队何岭关独立分队在何岭关击退了敌人的进攻;8月25日,仙游县工委率游击队浩浩荡荡从县城东门进城,群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游击队,宣告仙游县解放……

这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从上宫支部纪念馆图文并茂的展示品中可以见证,纪念馆西南角的那棵百年桂花树亦可以见证。这棵桂花树是当年上宫支部创建人陈国柱从馨角山挖来并亲手栽下的,如今它依然清可绝尘,浓能远溢,革命者桂花般的高尚情操永远激励后人。

无论在抗日救亡还是在解放战争中,中共上宫支部竖起了一面永远不倒的党旗,在党旗的召唤下,游洋镇的游洋、梧椿、金石、天马、双峰、石里、龙溪、河星、兴山、霞峰、石山、鲁头、里洋、五星等14个老区基点村群众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批批的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莆田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潜行者2:切尔诺贝利之心》正式发售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