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莆田新闻
分享

近年来莆田以产业为翼 助力高质量发展

瑞仕国际潜力少年综合中心项目选址妈祖国际健康城,是一所职教康养一体化的自闭症综合中心。一期总投资约8亿元,目前已进入收尾冲刺阶段。  丘开斌 摄

东南网7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爱玲)“今年上半年新增‘五个一批’项目306个、总投资3279亿元,其中签约项目94个、总投资1242亿元,开工项目30个、总投资216亿元,投产项目38个、总投资278亿元。”2020年中盘点,莆田提交了一份亮眼的发展报表。

围绕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实施“343”重点产业发展计划、抓实平台载体发展开发区产业集群、机制护航精准帮扶企业,近年来,莆田以产业为翼,助力高质量发展。

实施“343”重点产业发展计划

在莆田一号工程“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全力部署下,莆田顺利通过疫情影响这道“加试题”,下半年项目落地发展顺利开局。

眼下,仙游华峰绿色纤维工业园、永荣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CPL二期、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一期、华兴玻璃迁建、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150万扩200万吨项目等建设现场正开足马力,领衔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梯队。

一处处紧张忙碌的生产场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厂房新楼背后,是莆田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做优增量、提升存量,强攻产业主攻工业的发展侧影。产业兴则城市兴,为此,莆田举棋落子谋划实施“343”重点产业发展计划——

全力做优鞋服、工艺美术、食品等3个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推动双驰、才子服饰等鞋服龙头企业品牌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推动三福、鲁艺等工艺美术品牌大众化、国际化,培育“莆田木雕”“仙作”区域品牌;以百威雪津等龙头企业,发展休闲食品,带动麦芽、工业旅游等产业链发展。去年,莆田鞋服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做强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永荣、华峰、三棵树等为龙头,打造千亿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华佳彩、福英泰科技、大唐网络等为龙头,建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5G设备、电子元器件、终端结构件等产业链……

培育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生命健康等3个未来产业。充分发挥妈祖健康城“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核心载体作用,培育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和高端专科医院,力争打造中国第一健康城。

在以优质增量壮大总量的同时,突出优化存量,支持现有企业技改、扩建,实现裂变扩张、提能升级。1—5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229.5亿元,同比增长3.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其中技改投资完成142亿元,同比增长20.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6.5个百分点。

近年来莆田以产业为翼 助力高质量发展

位于北岸经济开发区的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园总规划面积约7500亩,以生物制药和智能医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目前,该产业园部分主体结构已封顶。陈琛 摄

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要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加快工业园区及产业转型升级,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坚实基础。”7月3日,莆田市召开工业园区及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推进会,莆田市委书记刘建洋重申了园区改造和“一号工程”的重要关系。

近年来,莆田已形成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等多个产业集群和产业示范带。全力发展产业集群这枚“重型武器”,莆田早已布局:按照“一区多园”原则,全市所有工业园区整合并入,或委托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统一管理。其中,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发展1个首位产业和2至3个主攻产业,省级开发区重点发展1个首位产业和1至2个主攻产业,推动形成“一个县(区、管委会)一个千亿产业、两个五百亿产业”的发展格局。

5月22日,城厢区太湖工业园区举行开放招商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会,荔发建材、洁康卫生用品等6个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14.8亿元。据悉,该园区创建于2003年7月,园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根据区位特点及发展现状,重点发展纺织鞋服、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产业园。目前,园区已开发利用土地面积约1736亩,尚有可开发土地面积约5100亩。

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空间,发展优势产业的太湖工业园区是莆田实施园区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由点及面,在多点开花的产业基础上,莆田抓稳抓牢平台载体,把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出台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以6个园区为主体,优化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实施园区改造提升“十个一”工程,提升配套能力,构建“大园区 小城市”公共服务网络,推进产城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并推动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试点先行。

产业园区的辐吸力作用强劲,上月,由福建永荣控股集团与山东炼化能源集团合作投资的2×100万吨/年丙烷制丙烯及下游新材料项目落户秀屿石门澳产业园,总投资396亿元;总投资56亿元的大唐网络东南运营总部、总投资30亿元的华峰高端户外面料等重大项目也纷纷落地。

培育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初,为应对突发的疫情冲击,莆田率先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十条措施,创新“三原三联”快速转产模式、企业共享员工模式,开展援企稳岗和接工助力“双行动”,助力工业经济复工复产。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去年9月,莆田全国首推“自己批网上办”审批服务新模式,实施效能革命。通过打造“有为政府”推进建设“有效市场”。据统计,当前,全市“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事项已达到99.9%。

为全面推进“开放招商、项目带动”一号工程,莆田建立“开放招商领导小组+五条战线招商组+七个县区”三级协调联动和“五个一”工作机制,高位推进产业招商和项目服务,营造投资兴业热土:第一时间组建重大项目工程服务小组和服务专班,建立破解项目复工难题“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制定《“千名干部帮千企 稳定产业促发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建立“白名单”挂钩帮扶等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人才链”,出台大力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支持“双招双引”十条意见等文件,大力培养和集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企业、支撑产业……

“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让莆田正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华峰集团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栽好梧桐引凤来,莆田全力推进开放招商、项目带动,创新推广“不见面招商”新形式,通过云推介、云签约等线上招商形式,成功实现招商“线连线”“屏对屏”。上半年,全市共新增对接项目285个,计划总投资2198亿元。其中,落地项目147个,计划总投资1440.5亿元;意向项目138个。

近年来莆田以产业为翼 助力高质量发展

位于仙游县枫亭镇填海地块的华峰绿色纤维工业园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工程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229亿元,计划年产30万吨再生纤维。郑志忠 摄

多管齐下 夺取“双胜利” 

东南网7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莆田市委、市政府按照阶段性工作部署,千方百计防控疫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又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

疫情初期,莆田市紧急筹集口罩、防护服等一批应急医用物资,广泛发动社会捐赠,总计接收应急物资125批次,短时间内缓解了医疗物资紧缺的压力。

在上级调配、社会捐赠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莆田市领导果断决策、不等不靠、迅速行动,组织企业转产,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企业加快生产口罩政策措施,联合鞋业协会、纸尿裤企业、制鞋企业等组建“口罩生产攻坚小组”,采取边设计、边试产、边改良的“小步快跑”模式,仅10天时间就完成设计、定型、日产量“0到100万”的突破。

为了促进企业恢复生产,莆田市及时出台复工复产六条措施、正向激励若干措施、共渡难关十条措施、稳鞋企促升级补充十条措施等一揽子政策,从信贷支持、费用减免、复产补助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全市已安排专项资金近千万元,对规模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用电进行补助。

在克服疫情影响的同时,兜牢民生底线。莆田市全力保基本民生,及时调整社会救助政策,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0万多人;全力保居民就业,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1至6月,预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600人。

下一步,莆田市将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八项行动”,聚焦“两新一重”等领域,积极招项目、谋项目、引项目,同时创新消费模式,规范提升夜经济、地摊经济等,培育新的增长点。

生态治水 建设美丽莆田 

东南网7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陈峰)仲夏时节,骄阳似火。在莆田城厢区华亭镇西湖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走马亭段和濑厝段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着对溪边新建步道进行铺砖作业,力争在7月底前完成扫尾工作。

西湖溪位于华亭镇西部,是木兰溪华亭段主要支流之一。西湖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总投资1388万元,于去年9月份动工建设。河道从院里水库至木兰溪汇合口,总长约15公里,其中干流河道长约7.9公里,支流河段长7.1公里。项目涉及河道清淤清障,新建生态护岸、巡查步道、亲水节点、景观交通桥,并设置护岸林带等。

“木兰溪流域覆盖面广,一条条支流就像‘毛细血管’,只有将这些源头治理好了,木兰溪水质才能有效提升。”华亭镇党委书记、河长蒋万顺说,西湖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实现了防洪与生态、工程与景观、亲水与护水的协调统一,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水患河”“脏水河”变身“生态河”,西湖溪的综合整治是莆田生态治水的一个缩影。

莆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朱正扬表示,木兰溪流域水环境治理实践,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水理念。近年来,莆田市按照“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景观休闲”的治河理念,兼顾防洪与生态安全,统筹推进河道沿岸公园、绿道等景观建设,打造出一系列生态城市绿心和亲水景观带,不仅使百姓摆脱了水患威胁,还从治水工程中收获生态福利。

作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莆田市系统开展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和水管理等五个体系建设,初步构建了“一张水网、一片水乡、一泓清水、一条长廊、一组湿地、一脉文化、一定之规”的水生态文明格局,创建了水网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线上“带货” 扶贫拓新路 

东南网7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汉儿)盛夏时节,正是乌桕蜜的采收期。割开蜂蜡,如琥珀般的蜂蜜呈现在眼前。采蜜机内,蜂巢快速转动,香甜的蜂蜜慢慢涌出……仙游县大济镇溪口村村民林永福在院里熟练地采收蜂蜜。

58岁的林永福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养蜂已有10年之久。在县扶贫干部的指导下,近两年,这份事业才慢慢有了起色。

这个月,林永福前前后后收了有750公斤乌桕蜜,但眼前的“甜蜜”却让他犯了愁,大量的蜂蜜该往哪里售?

镇、村干部得知后,纷纷当起“推销员”,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吆喝”,线上线下帮林永福打开销路,创下了3天销出200公斤蜜的好成绩。“大家都在帮我宣传、卖蜂蜜。”林永福的心宽了宽。

疫情期间,为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各地掀起线上“带货”热潮。在莆田,各类消费扶贫活动如火如荼展开,通过以购代销、网上销售的方式,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助推产销衔接。今年来,在全市贫困村挂钩帮扶单位、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累计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240.06万元,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138.09万元。

政府搭台,农户唱戏。莆田还将市振兴乡村集团作为扶贫产品归集购销平台,同时在壶兰乡村电商平台开设消费扶贫专区,为本地贫困地区累计销售大米、柑橘等扶贫产品135万元。

此外,莆田市还举办“2020年云端枇杷节”,开启云端消费扶贫模式。这个枇杷季,全市共寄递枇杷63.5万件2875.4吨,同比增长204%,服务产值达5751万元。7个县、区长(管委会主任)直播带货,分别为南日鲍鱼、兴化米粉、常太枇杷、荔枝啤酒、国圣酱菜等莆田特色农产品“代言”,线上线下成交额超7000万元。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莆田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知名电竞企业遭“跨省执法” 超4亿资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