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莆田新闻
分享

莆田:用“土”有方 “动”力十足

石门澳 丛文俊 摄

不久前,莆田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陈景新率队前往城厢区,开展“强产业、兴城市”现场办公活动,针对产业用地规划编制、城市提升规划编制、围填海项目海域使用证换发国有土地使用证、经营性地块出让等4大类15个问题,逐条进行讨论研究,并确定具体解决方案。

近年来,莆田市自然资源局以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为中心,聚焦影响项目进度的瓶颈,找准突出问题,着力突破要素制约,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为开放招商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双轮驱动。

先规划,“土地等项目”

近日,在莆田市开放招商领导小组办公室,记者翻阅招商手册,看到基本市情、招商重点、具体政策等各项内容,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现招商优势,吸引客商投资,莆田市开放招商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了招商手册,还制作了开放招商一张图App,用于发布全市招商用地情况、产业定位和招商方向。

不管是招商手册,还是开放招商一张图App,都少不了莆田市自然资源局的土地资源“家底图”。

以往,与其他地方一样,莆田市也存在土地底数不清、地块开发强度不高、产业布局缺乏引导等问题。今年,莆田市自然资源局提前谋划,结合现有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将各类规划、土地需求、计划指标整合到一个体系中,对全市用地情况进行摸底。之后,莆田市自然资源局与各县区对接,核实近期可招商地块的区位条件、产业规划、用地性质、征迁情况、开发时序等事项,并且一一落图。

莆田市自然资源局用时1个月,编制完成全市招商用地分布图以及71个片区单元招商用地图册,梳理出可用于招商的土地6.8万亩,其中存量土地3.93万亩、增量土地2.87万亩,变“项目等土地”为“土地等项目”。

此外,莆田市自然资源局还编制产业园区整合提升规划,将18个园区优化成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引导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招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莆田市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曾卫东说。

保要素,“跟着项目走”

眼下,福厦客专项目如火如荼建设。铁路全长277公里,其中莆田境内全长近50公里,主要包括桥梁、隧道和路基,工程重难点为莆田站、木兰溪特大桥和湄洲湾跨海大桥。

福厦客专项目涉及莆田市四个县区,用地2096亩,占用耕地897亩,其中基本农田205亩,造成占补平衡、基本农田调整等难题。

莆田市自然资源局成立福厦客专项目服务专班,从地类分析、指标调度、报批方式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倒排时间节点,在全省率先完成项目报批组件。

与此同时,莆田市自然资源局还主动向上沟通,争取到由省里调配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节省指标购买资金1.8亿元,并于1周时间内,完成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调整任务,最后获得国务院审批,实现“用地指标跟着重大项目走”。

由于占补平衡指标尤其是高等别水田指标不够,莆田各县区的部分项目无法顺利报批、及时落地。莆田市自然资源局想方设法,周转到1500亩高等别水田指标,用于木兰溪全流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用地报批,可满足6000亩左右新增建设用地项目。

今年,新修《土地管理法》正式实施。莆田市自然资源局主动靠前,指导各县区做好项目报批前期工作,提前开展项目土地现状调查、丈量登记签约等土地征收手续,保证后续用地即报即批不卡壳,做到资源要素“能保必保、应保尽保”。

解难题,“项目能落地”

2018年7月,国家推出严控政策,一律取消围填海地方年度计划指标;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一律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石门澳填海工程因此被全部叫停,引起项目业主的忧虑。

莆田市自然资源局建立重点项目问题排查化解机制,组织骨干力量,用心钻研政策文件,继续推进关键环节前期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石门澳填海一期工程生态评估报告和生态修复方案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为后续制定历史遗留处置方案和上报备案,赢得时间优势与技术支持。

为早日解决问题,莆田自然资源局又多次向上沟通,邀请国家层面专家、相关领导来莆,开展现场调研,同时进行论证确认。

2020年1月3日,自然资源部复函,同意将石门澳填海一期工程形成的陆域,按照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处理,把18个项目列入备案区域拟建项目清单,为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供用海要素保障。

目前,在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89亿元的项目,一期已投产并实施技改,二期已动工;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约40亿元的项目,一期年产30万吨PA6及扩建的第一条年产7万吨PA6的生产线已投产;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项目投资15亿元,正在加紧施工……

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是莆田市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园区,也是全省布局的湄洲湾石化基地“一湾、两区、两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湄洲湾南岸石化产业链延伸,发展非炼化一体化的化工新材料产业。

经过多年努力,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已实现规划工作全覆盖,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达到防洪防潮百年一遇标准。今年得益于开放招商,园区引来了总投资396亿元的丙烷制丙烯及下游新材料项目,将给产业规模带来倍增效应。

本报全媒体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张步雄 陈志强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莆田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