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莆田新闻
分享

“平台以人才云地图的形式直观显示全区人才分布情况,包括各单位人才情况、各类人才数量和占比情况。”日前,莆田市涵江区人才服务管理平台投入使用,成为莆田市首个具有“一屏统览、一键查阅、一端服务”功能的人才服务管理平台。

近年来,莆田市涵江区聚焦产才融合,根据地方发展实际,通过引进高技术人才、培养“订单式”技能型人才等,赋能地方发展。

服务产业 千方百计引人才

“打开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可以看到全区各类人才规模、分布区域、所属行业、专家信息等数据。根据设定好的各类政策,系统可以自动预警补助资金发放时间,提升人才管理精细化水平。”涵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林琴介绍,当前,涵江区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共录入工科类、“兴农人”等人才800多人,初步实现“找人才”“找技术”“找专家”等智库功能,打造数字化立体人才看板。

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区,涵江区现有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莆田市前列。在拓展产业版图时,涵江区同步绘制人才地图,让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作为莆田市“壶兰计划”引进人才,来自江苏的福建钜能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茂斌,带领公司技术团队率先实施异质结光伏电池项目,出产的组件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可突破20%,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为莆田国家级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发展贡献了力量。

近年来,涵江区先后建成投产华佳彩高新技术面板、福联砷化镓、HDT高效太阳能等项目,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惠民、浙江大学教授吴斌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张国亮洽谈合作项目,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助力企业关键性技术攻关,推动形成落地一个项目、引进一批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

订单培养 深挖人才“自流井”

“画线、锯切、锉削、钻孔……”日前,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实训基地,10多名学生分成若干组在五轴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仪器设备上有序地操作实训,为下个赛季的技能大赛作准备。

毕业即就业。当前,涵江区深化产学研融合,帮助相关企业与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建立人才交流、培育渠道,鼓励在校学子赴企业开展跟岗、顶岗实习,有效促进“校企融合、工学统一”协同发展。“2021年,学院与威诺数控合作,建立威诺智能制造学院,开设卓越工匠班,设立创新竞赛基金,共建实训室,开展‘订单式’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了院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系教授陆宇立说。

“眼下产业工人比较稀缺,以往企业需投入大量精力培训实习生,最后留存率不高。校企联合办学,经过实训,学生到企业后很快就能上手。”陆宇立介绍,2021年,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生被威诺数控有限公司、莆田鞍钢冷轧等大型企业抢录,就业率高达96.15%。

在推进校地合作的同时,涵江区还推动建成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研发机构、星创天地和重点实验室,推动企业与中科院下属科研机构、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省内外院校、科研机构“联姻”,柔性引进一批“候鸟型”专家教授,服务涵江产业发展。

一线选人 农人转型“兴农人”

步入涵江区萩芦镇梅洋茶基地,百亩连片茶垄绿浪浩瀚。凭借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自然条件,梅洋茶成为梅洋村的一张“金名片”。

青黄氤氲间,茶农翁剑山忙着除草、深翻、开沟、施肥等茶园管护工作。2021年,梅洋茶制作工艺列入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拥有30多年种茶、制茶经验的翁剑山,成为梅洋茶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2022年5月,涵江区启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兴农人”计划,翁剑山被评为“兴农工匠师”,助力梅洋村茶产业制茶技艺培训推广。

不拘一格选人才,培育“土专家”“田秀才”,是近年来涵江区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评选认定‘兴农田秀才’‘兴农工匠师’‘兴农云销家’‘兴农青创客’‘兴农智囊团’等五类人才,引导他们通过技术培训、合作经营等方式,到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服务。”涵江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柯曼婧介绍,目前,全区已评选认定首批“兴农人”221人。

“兴农人”、莆田市兴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严生仁是涵江区白沙镇广山村远近闻名的“田秀才”。2012年,他在广山村流转土地建设蔬菜种植研发基地,十年间,共流转500亩撂荒地,种植的娃娃菜、西蓝花、菜苔及特色稻等畅销全省各大商超,公司获评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今,严生仁的蔬菜种植基地遍及白沙镇、仙游县游洋镇等地,租用土地近2000亩,年产各类新鲜蔬菜1万吨,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有效带动农户658户,并提供了220多个就业岗位。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