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莆田新闻
分享

在新材料领域发力,推进数字化转型

莆田:鞋服转型步履不停

东南网3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林剑波 陈汉儿 通讯员 伊晓燕)莆田是我省传统制造业重要基地,孕育了鞋服千亿产业集群,是闻名全国的“中国鞋都”。近年来,当地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延链补链,打造更强韧的产业竞争力。数据显示,2023年,莆田鞋服产业实现规模产值1400亿元左右。

数字赋能,传统产能转优

鞋服业,是莆田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千亿产业集群。

双驰科技有限公司是莆田鞋服龙头企业。走进双驰公司的智能化制鞋工厂,记者看到,在脚型测量仪上,只需站上去数秒,就能得到一份详尽的脚型报告。根据脚型尺码、走路习惯等数据,系统会生成个人专属的定制鞋模板。车间里,一体化流水线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吃顿饭的时间就能取走“新鲜出炉”的鞋子。

“在同一个工厂、同个时间段内,会有不同款式、不同品牌,乃至同一双鞋左右脚不同的鞋面在进行生产。”双驰科技有限公司创新项目总经理古玮明介绍,C2M(即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个性化定制平台,在制造成本仅提高15%至20%的情况下,助力实现单条生产线每年9000万元的营业收入,收益提升80%。

眼下,双驰科技正积极迭代研发手持式采集分析仪、移动式量测服务车、AI鞋面图案定制商城等,力争在定制化业务赛道上打造一个全新的定制品牌。

去年底,莆田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三部门联合印发《莆田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5年)》,该方案聚焦鞋服、食品等传统行业,在融资、人才引进、技术支持、产学研助力等方面,以深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莆田传统制造业规模庞大,是莆田工业经济的主体。通过数字化转型,传统制造业产能转优,从而提升整个莆田制造业的水平。”莆田市工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莆田市鞋服产业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1家,牵头或参与制定鞋类国家标准27项。

延链补链,新兴产能增长

日前,记者走进莆田石门澳产业园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我们的新型尼龙生产线,采用的是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技术,有效破解了传统的色母粒均衡性难题,使之可以完全被纺织品所吸收,实现绿色生产和降低成本。生产的产品主要提供给莆田的鞋服企业。”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段新付说。

据了解,石门澳产业园是莆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的核心区,已有己内酰胺一体化项目、新型尼龙项目等,年产值达700亿元左右。这些项目,瞄准的正是莆田鞋服产业的转型需求。

在仙游县枫亭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福建赛隆科技有限公司再生纤维项目一期已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86亿元,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可达30万吨。

当前,面对一线鞋服运动品牌逐步减少使用原生石化纤维的情况,福建赛隆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引进国际尖端设备和装置,以废旧瓶片和纺织品为原料,通过再生工艺技术生产高品质绿色纤维,产品涵盖再生涤纶长丝、再生复合丝、再生功能丝等多个种类,广泛应用于鞋服及各类纺织品领域。

莆田市鞋业协会会长陈文彪告诉记者,随着鞋服业转型的加快,鞋服企业对上游的化纤、面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新材料的需求猛增。对此,莆田因势利导,引导资本和项目提前布局,在上游的新材料领域发力,以延链补链的形式,为下游鞋服企业提供了转型动力。

记者手记>>>

根植传统觅良机

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鞋服,可谓是最传统的制造业之一。莆田人深耕传统鞋服产业,通过不断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赛道。从莆田的现实发展禀赋看,传统鞋服产业是优势,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大创新培育力度,做足产业优化和产业链延伸工作,在不断变化的鞋服市场中牢牢把握发展机遇。

当前,转型中的莆田鞋服产业,不仅是一个千亿产业,也是当地最大的民生产业,关乎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民生保障。这一产业的新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莆田鞋服产业的韧性和强大的应变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包括鞋服在内的莆田传统制造业,终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莆田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