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三明新闻
分享

6月3日,市环保局向社会公布了2015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有40家企业被评为环保不良企业,上“黑榜”的企业面临着被暂停信贷、取消资金补助及评先评优等惩戒措施。

按照“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市环保局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面排查筛选,将357家重点污染企业纳入2015年度参评名单。经企业自评、环保部门初评、预公示(初评反馈)、审核等程序,最终评定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6家公司为环保优秀企业,三明绿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149家公司为环保良好企业,三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等133家公司为环保合格企业,三明市润脂化工有限公司等40家公司为环保不良企业。另有9家公司停产,暂缓评价。

自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试点工作以来,我市主动发扬“先行先试”、“敢为人为”精神,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积极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企业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的良好态势,环境监管改革取得阶段性的成效。2014年度被评为环境不良的24家企业,大多数存在未办理环评审批、竣工验收手续,污染物超总量、超标排放等老大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在被评为环境信用评价不良企业后,大多数被我市银行冻结、暂停了有关信贷。在各种压力面前,企业主动发挥环保主体责任意识,主动与环保部门联系,主动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整改,大大改变了以往环保工作的被动局面。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从漠视污染、消极治理、被动应付,向重视环保、清洁生产、主动减排转变,环保问题企业的整改率从以往不到15%提升至90%以上。中央、省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刊发了我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做法及成效。国家、省环保、发改部门也先后深入我市调研环境信用评价工作。

此次评价结果还向金融、发改、经信、财政、工会等部门通报,作为开展企业整体信用评级、绿色信贷、上市核查、再融资申请核定等工作的参考依据,从而构建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解决环保领域“违法成本低”的不合理局面。

责任编辑:赵睿

相关阅读
关键词: 三明 诈骗案 网络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第三届振兴杯武夷岩茶大赛奖项揭晓 茶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